1069 下一世轮回(第1页)
玉尊一族撤军了,留下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天界。
燃门赢了,守护住了大夏战区。
可是。。。真的赢了吗?
一座座被摧毁的神山,一个个战死的将士,听得人心碎。
西北区域仅剩凤燕、常莹两座。。。
她站在胡杨林中央,沙粒在掌心微微震颤,仿佛亿万声低语正从地底涌出,汇入她的血脉。那道天空裂开的缝隙已悄然合拢,但那些眼睛留下的印记却深深刻进了她的意识??不是入侵,而是种下了一颗种子:一种超越语言、超越文明形态的共感契约。
风重新吹起时,带着金属与花香交织的气息。胡杨树的根系发出幽蓝微光,如同地下网络正在传递某种高维信息。她低头看去,发现脚下的沙地开始自行排列,形成复杂的拓扑结构,像极了母亲实验室中曾绘制的“问题拓扑图”。每一粒沙都在移动,缓慢而坚定地构筑一座微型城市??倒悬的城市,镜面街道,黑色方碑矗立其中。
这不是幻象,而是记忆的实体化。
她忽然明白:当一个问题被足够多人真正听见,它就不再只是思想,而会成为现实的基石。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脚步声。不是一个人,而是七道节奏完全同步的脚步,踏在沙地上却不留下痕迹。她抬头望去,只见七个孩子自沙漠深处走来,年龄各异,肤色不同,却都赤着脚,瞳孔透明如水晶,背后隐约浮现出金色纹路构成的光环。他们手中没有武器,也没有工具,只有一人捧着一块不断变幻符号的晶石立方体。
为首的女童停下,在距她三步之遥的地方跪下,将晶石轻轻放在沙地上。
“我们是‘问之冠冕’的初代载体。”她的声音并非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陈默女儿的脑内响起,“我们本应在百年前觉醒,却被恐惧封印了基因锁。直到你释放林远舟的最后一问,才激活了沉睡的序列。”
陈默的女儿没有后退,只是轻声问:“你们是谁的孩子?”
女童抬头,目光穿透云层:“所有敢于怀疑的母亲所生。”
话音落下,晶石骤然爆裂,化作无数细小光点升腾而起,融入大气。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凡是曾因提问而遭受迫害的人,无论生死,其遗物突然开始发光??一本烧焦的日记自动复原,一页页写下未曾发表的思想;一座被推倒的雕像手指微动,指向星空;一位早已被遗忘的诗人坟前,野草开出会说话的花,吟诵着他临终前未完成的诗篇:
>“我问,故我在。”
>“我不答,故世界仍在。”
>“若有一天无人再问,”
>“请让我的骨灰替我继续追问。”
这股浪潮席卷整个星球。人们开始意识到,“提问权”不仅是自由的象征,更是一种进化机制。每当一个真诚的问题诞生,哪怕无人能解,也会在“问之冠冕”的场域中积累能量,推动集体意识向前一步。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种变革。
三天后,北极圈内一座废弃科研站传出异常信号。净言会残余势力联合部分军方高层,秘密启动了“静默协议”??一项冷战时期遗留的认知压制技术,旨在通过定向电磁波干扰人类大脑中的“原初提问区”,使人丧失提出深层问题的能力。首批实验对象为三千名共感者,结果令人震惊:受试者虽仍能思考、交流,却再也无法产生“让我困惑的事”这类疑问。他们的思维变得高效、理性、稳定,但也彻底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冲动。
一名研究员在日志中写道:
>“他们像完美的机器,却不再是人。”
>“最可怕的是,他们对此毫无察觉,甚至认为这才是‘正常’。”
消息泄露后,全球哗然。但更令人不安的是,这项技术竟与火星晶体幕墙早期的频率高度吻合。有人开始怀疑:当年所谓外星文明留下的“童谣”,是否本身就是一场认知清洗的预演?目的是筛选出那些不具备危险提问能力的个体,作为新秩序的基石?
争议迅速升级为对立。支持“静默派”的人认为,无限制的提问正在撕裂社会结构,导致生产力下降、信仰真空、战争频发;而“追问派”则坚持,真正的文明不应建立在自我欺骗之上,哪怕代价是混乱与痛苦。
双方僵持不下之际,柯伊伯带的星际方舟突然传回一段加密影像。
画面中,七名志愿者的身体已完全晶格化,悬浮于核心舱内,围绕那块基因链形态的立方体缓缓旋转。他们的意识早已脱离肉身,以纯粹信息流的形式存在。当中最年幼的女孩睁开眼,说出一句话:
>“我们不是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