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050(第1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朱丹索性把自己建议的科举制度说了出来:“无非就是前面几年老秦人的录取比例会高一些。”

这就跟少数民族有加分政策一样。

张良目光发亮,虽然朱丹只是粗略介绍,但他已经看到了这个科举制的巨大前景,它最大的好处当是打破了普通黔首与贵族之间的隔阂,给底层的人也提供了一条上升的通道。

当然,贵族依旧占据巨大的优势,毕竟他们自小耳濡目染,也能接触到最好的教育资源。

可相比此时,已经是巨大的改变。

而且国师还说科举制的考核将会使用一种新式简体字,这将极大地缩小两者差距。

相比之下,老秦人在参加科举时有加分,录取人数会高一些反倒是没那么震撼了。

“当然,我也知道这种先发优势其实很致命,先上来的人或许会占据朝堂绝大部分,后来者想要把他们压过去很难,但是科举制录取的人才并不是一开始就坐镇中央,而会去乡里之间历练。”

是的,朱丹的想法要更大胆一点。

她都把简体字推行出来了,要搞的科举制可不是封建时代那种八股文,更偏向于后世的高考。

高考完你就可以当京官?

不可能,你得去村里面先干几年实事,再根据你干出来的成果,一步一步往上升。

复杂的基层将会锻炼出真正的人才,同时这样历练出来的,也是能真正做实事、了解情况知道因地制宜的。

朱丹可不想搞出一批只会纸上谈兵的。

张良看朱丹的眼神更加震惊,她其实能接受老秦人会优越于其他旧六国人。

这很正常,如果不作出区分,一味一视同仁反而是对老秦人的不公平。

可朱丹一手创造出了老秦人的先发优势,又用这个基层历练制度,尽可能的压制了他们的先发,筛选出真正能干实事的人才。

不管是谁,能够一步步走上来,他出生之地这个因素都会变得很小很小。

因为在朱丹的规划中,这种基层历练并不是只固定于一地,而是会轮岗的。

他可能此刻管理的是老秦人,后面又被调去管理原赵国人、原楚国人。

若他真的将那片地方发展起来了,他还会对那里的人持有偏见的想法吗?

不会。

因为一个人有偏见,他是不可能全心全意的谋求发展的。

如果他有偏见还能谋求发展,那就是他能克制这种偏见,君子论迹不论心了,对于结果不会有影响。

张良深吸了口气,问:“国师,你告诉我这些,是想我做什么吗?”

“聪明!”朱丹打了个响指,“我确实有求于你。”

她用一种相当狂热的目光盯着张良,饶是这会儿张良看不到,都不自在了,笑了笑:“国师有话直说,无需这般。”

“那我就有话直说了,你看你长了这么一颗聪明的脑袋,如果就只是放那谋划一些复国啊刺杀啊,岂不太过可惜?我想让你帮我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朱丹目光灼灼的盯着张良的眼睛,这一刻他美丽的外表完全无法动摇朱丹。

谋圣张良是历史公认的顶级高智商人才,她的团队里最缺的就是这一类。

如今遇到当然不能错过。

“比如……”张良心里咯噔一下,有了不太好的预感。

“比如帮我编撰教材科举制度的教材。”朱丹图穷匕见。

张良神色古怪。

按朱丹所说,她将来要在大秦推广科举制度,如此这教材就决定了科举制到底考什么,这般重要的东西——“你让我编撰?”张良不可思议。

他觉得朱丹也太信任自己了。

“是啊。”朱丹用力点头,“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非顶级人才不可胜任。”

朱丹以为他想推脱。

“我告诉你,我要推广的科举制度考察的内容可是很多的,是我从后世学来的,但后世情况不完全适宜大秦,所以咱们要因地制宜,将这个科举制本土化。我现在跟你说一下后世的情况,学生们普遍要学语文数学,英语——噢英语这个不用管。那得是我们发展起来,准备涉足海外才需要培养的外语人才。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这个思想政治要重点标注一下,咱们把它改成学习秦律。”

朱丹面色严肃,她终于决定对秦律下手了。

以往她不知道秦律严苛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