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第2页)
上,首先是“实践是检验客观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提出和对“两个凡是”的否定。
在思想意识上解开了全国人民被捆绑的手脚,以后一系列的改革、调整、平反之所
以能够进行,都是建立在三中全会这一思想路线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这条思想路线,
就是抓住了“四人帮”,人们还是在过去的老路上摸索,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变革。
但是几十年的习惯势力、行之多年的旧体制,改变起来真不容易。困难重重,
阻力很大,慢一点跟不上形势,快一点又会出乱子。
什么样的人没有啊,任你千条万条,我有一定之规;推一推,动一动;一看二
慢三通过……就像当初人们都留头发,满清进关要大家剪一部分头发、梳辫子.当
时很有些志士仁人抵抗了一阵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剪。后来闹了个留头
不留发,才只好都拖着辫子。二百多年以后要剪辫子了,又是许多人不肯剪,好像
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人就是留辫子的,忘记了老祖宗原是没有辫子的。
加上个人得失,或调合、或平衡、或保守、或看起来下了台,但势力和影响还
很大,随时准备伺机而动-…--局面相当复杂。
郑子云预感到,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将是继三中全会之后民主、科学、前
进、法制又一次与调合、保守、封建、迷信甚至还有专制的大较量。他要参加这场
战斗,为维护三中全会的精神,他要争取这个发言的机会。
至于他自己,快七十岁的人了,再不说真话还等什么时候哪怕这次就死在这
个战场上,哪怕再给他戴上一顶右倾机会主义,或走资派的帽子——又不是没有戴
过,但他相信早晚有一天会给他平反,即便在他死后。世界总是向前发展的。
想到这里,郑子云的心平静了。在他那强烈的,炽热的愿望里,没有不敢被人
直视的东西。
他决定和田守诚面对面地谈谈这张见不得太阳的纸上写着的东西。
没想到郑子云坐在他的办公室里。
来者不善。
田守诚不动声色地问:“身体好些了怎么不在家多休息一些日子”
郑子云捋着手里的一支香烟,也不点它,就那么来回地捋着,像一个老兵在枪
声打响之前,沉着地擦着自己的枪栓。
他们沉默地对峙着,仿佛对垒的两军战士,在等待着战斗的信号。
“坐吧。”郑子云说,然后伸出两个手指头,夹起茶几上那张轻飘飘的、让田
守诚费尽心机的纸片:“守诚同志,你能解释一下吗,这是什么意思”
田守诚好像不懂中国字的外国人,把那张纸看了很久。“哪里弄来的,这东西
”
“哪里弄来的,是没有意义的问题。作为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我有权请
你回答刚才那个问题。”郑子云点上了烟,慢慢地吸着,也不抬头,也不看着田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