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 直上云天九万里(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牧之。”

走在县衙甬道上,安昕轻声问道:“知道本官为何说你错在不懂变通么?”

“下官愚钝。”

祁羡羊落后一步,身子微微往前躬着,闻言审慎且恭敬的说道。

“你以强势的姿态去压,。。。

雪后初霁,晨光如金箔般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李燕立于乾清宫高阶,望着东方渐明的天色,心中却无半分轻松。昨夜那记钟声在他耳畔回荡不息,仿佛某种冥冥中的警示??风暴将至,而他必须在风眼来临前布下最后一道防线。

殿内炭火未熄,邓伦已悄然入内,双手捧着一封密函。“大人,敦煌急报。”他的声音压得极低,“‘火种计划’保险库昨夜遭人潜入,守卫发现时对方已退至第三道门闸,被自动触发的地雷炸断左腿。俘虏尚未苏醒,但身上搜出一枚瑞士制怀表,内部刻有俄国外务部编码。”

李燕接过怀表,轻轻打开表盖,指针早已停摆,可那串数字却让他瞳孔微缩??正是三年前伊犁事件中失踪的俄国军事顾问团序列号之一。

“果然来了。”他低声自语,“他们知道‘火种’存在,也清楚那是我们未来的命脉。”

邓伦皱眉:“要不要立即封锁所有通往西北的驿道?调神机营主力回防敦煌?”

“不可。”李燕摇头,“一旦大军调动,反而暴露我们虚实。敌人要的是打乱节奏,逼我们自乱阵脚。现在最要紧的,是让‘火种’继续转移。”

他提笔疾书三道手令:其一,命谢文丽即刻携剩余核心资料南迁至峨眉山秘密基地,沿途启用“影舟”运输队??这是一支由退役特工与山民组成的隐形护送力量,专走无人古道;其二,通知陈景舟暂停新型炮架试验,带领“天工组”骨干分批撤离北京,分散前往武汉、广州两地新建的研发中心;其三,启动“灯塔协议”,向全国四所工业学堂下达一级战备指令,凡毕业班学生即日起编为“技术民兵”,接受武器使用与反谍训练。

写罢,他将三封信分别封入铜管,交予邓伦:“用鸽驿传讯,每条线路发五次,真假混杂,确保至少有一份送达。”

邓伦领命欲退,却被李燕叫住:“等等。周慕云的名单上那三个即将提拔的新政骨干……查得如何?”

“两人清白,曾在德国留学但归国后主动上交全部技术笔记,并协助破译德方电码;第三人,交通司员外郎赵承业,确有嫌疑??他在汇丰银行有匿名账户,每月固定收到一笔来自横滨的资金,数额不大,却持续五年未断。”

李燕冷笑:“细水长流,最是致命。这种人,表面勤勉奉公,实则早已被人钉入骨髓。”

“是否逮捕?”

“不必。”李燕眸光一闪,“放长线,钓大鱼。让他继续收钱,甚至……我们可以帮他‘涨薪’。我要看看,是谁在背后操控这张网。”

邓伦心头一凛,明白这是要反向追踪资金链,引蛇出洞。可此举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会惊动整个跨国间谍网络,甚至导致外交全面破裂。

“大人,若俄国或德国借题发挥,派军舰逼近大沽口……”

“那就让他们来。”李燕负手而立,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我早给北洋水师下了密令:凡未经通报擅自闯入领海者,先鸣炮警告;再进,则击沉为首之舰。我不求胜,只求让他们记住??中国海岸,不容轻踏。”

话音未落,殿外忽有急促脚步声。一名小太监跌撞奔入,脸色惨白:“禀……禀总理大人!东华门外又现异状!今晨扫雪的差役在尸首原地挖出一口铁箱,内藏数十张照片,全是……全是各地军械库、电报局、兵工厂的内部结构图,且均有标注与外文注释!”

李燕霍然起身:“带我去。”

雪仍未化尽,街道湿滑难行。马车停于东华门外,只见积雪已被清理,中央空地上摆放着那只锈迹斑斑的铁箱。李燕亲自上前,掀开箱盖,目光扫过那些泛黄的照片,神情骤然凝重。

这些图纸不仅详尽,更可怕的是,它们全都带有明显的“内部视角”??拍摄角度绝非外部窥探所能获得,必是出自内部人员之手。

“这不是恐吓。”他缓缓道,“这是挑衅。他们在告诉我们:你们的核心机密,我们随时可以拿走。”

邓伦咬牙:“定是赵承业之类的人泄露的!”

“不止。”李燕摇头,“这些人只是棋子。真正的主谋,还在暗处看着我们慌乱。”

他忽然转身问那差役:“箱子埋得多深?”

“约莫三尺,下面还垫了油布,显然是怕受潮损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