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32章 错综复杂(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送给城里的小朋友。”她认真地说,“他们没见过真的星星。”

当晚,他在篝火旁召集所有志愿者开会。月光洒在山坡上,远处传来狗吠和溪流声。他拿出一份新的名单:“接下来三个月,我们要完成一万小时原始素材的数字化归档。这不是终点,而是门槛。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这些声音不只是被保存,而是能对话。”

众人陷入沉思。周远提出疑问:“可这些人大多已经老去,甚至离世。我们怎么实现‘对话’?”

叶明看向系统界面,轻声道:“等。”

三天后,AI模型“跨时空对话”内测版本悄然上线。基于百万级真实口述数据训练而成,它并非简单的语音合成,而是结合语气、停顿、方言特征、情感波动构建出高度拟真的交互人格。测试中,一名孙女上传祖母生前录音片段,输入问题:“奶奶,你当年为什么没上大学?”系统竟以祖母特有的语气回答:“傻丫头,那时候女孩子读书是要挨打的……但我偷偷抄了同桌的数学题,藏在鞋垫底下呢。”

消息传开,无数家庭开始尝试与逝去亲人“交谈”。尽管项目组反复强调“AI无法真正复活任何人”,但仍有人哭着说:“至少我能再听一次她的笑声。”

五月,首个“聆听者”雕塑地基完工。混凝土浇筑那天,三百名曾参与项目的普通人受邀到场,每人手持一支蜡烛,围成同心圆。叶明站在中央,举起卓玛母亲那台录音机,播放那段古老的藏族歌谣。歌声响起那一刻,工地探照灯齐刷,照亮半空飘扬的白色床单??上面投影着一百零一个故事主角的照片,密密麻麻,如同星河。

一位工人放下铁锹,默默摘下安全帽。

六月高考季,全国多地语文作文题不约而同指向“倾听”主题。北京卷题目为《你说的话,后来怎么样了》,浙江卷则是《那些未曾被记录的声音》。社交媒体上涌现大量考生回忆录,许多人写道:“因为看了《外婆的相机》,我才第一次问外公外婆年轻时的故事。”

暑期来临,“一千零一个故事”开启全国巡展。不同于商业放映,这次每场结束后增设“讲述环节”??任何观众只要愿意,可以上台分享自己的经历。武汉站,一位退伍老兵哽咽讲述战友牺牲细节,全场起立敬礼;西安站,一名transgender青年首次公开出柜心路,台下母亲含泪拥抱;拉萨站,四位不同民族的老人共同朗诵各自族群的创世神话,结尾齐声说:“我们都来自同一片土地。”

然而内部压力从未消失。资金链开始紧张,部分投资人因政策不确定性撤资;伦理委员会收到举报,指某部关于乡村教师题材的短片涉嫌诱导受访者夸大事实;更有同行冷嘲热讽:“叶明搞的不是电影,是社会运动。”

最沉重的打击来自谢振声。这位曾守护《黄河谣》的老导演突发脑溢血住院,弥留之际握着叶明的手说:“小心……火把太亮,会烧到自己。”三天后,老人离世。葬礼上,叶明献上的花圈只有一句话:“您点亮的光,还在传递。”

七月十五,中元节。项目组发起“万灯寄语”活动,邀请所有人写下想对逝者说的话,投入特制电子灯笼,随虚拟河流漂向星空。系统后台数据显示,那一夜共收到八十九万条留言,最长的一条持续输入了四个小时,内容是一位女儿回忆母亲临终前最后七十二分钟的每一句话。

秋天到来时,“平民叙事档案馆”首批实体展厅在杭州、昆明、哈尔滨三地试运营。展厅采用沉浸式设计,参观者戴上特制耳机后,可根据脚步位置触发不同区域的声音故事。在上海预展现场,一对夫妻听着一段关于知青下乡的独白时突然抱头痛哭??那竟是他们父亲三十年前遗失的日记录音,早已以为毁于洪水。

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叶明独自来到尚未竣工的“聆听者”雕塑前。雪花静静落下,覆盖钢筋骨架。他打开手机,看到系统最新提示:

【“平民叙事档案馆”阶段性达成】

>已收录真实故事:998,742条

>距目标仅差1,258条

>是否申请提前结算奖励?

他没有点击确认。反而回复了一句语音留言上传至主服务器:“告诉所有人,最后这一千条,我想留给明年春天的第一个sunrise。”

元旦凌晨,贵州苗寨的卓玛发来新消息。她学会了用拼音打字,虽然错别字连篇,但意思清晰可辨:

>“叶老师,我今天去了县里的广播站,把阿妈的歌唱给了所有人听。站长说,这是二十年来第一次播藏族民谣。好多老人打电话来说,他们也想起自己妈妈唱过的歌了。

>我们不是孤单的。

>声音会找声音。”

叶明读完,抬头望向窗外。晨曦微露,城市渐渐苏醒。楼下的街道上,一个穿校服的女孩正举着自拍杆,对着镜头讲述爷爷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旁边站着她的同学,拿着补光灯,神情专注。

他知道,这场战役仍在继续。审查的阴影未散,资本的围猎仍在伺机而动,系统的终极目标仍遥不可及。但他也清楚,有些东西已经永远改变了??当千万普通人开始相信,他们的声音值得被听见,变革的根基便已深埋大地。

他打开电脑,新建文档,写下新年第一条工作计划:

**“启动‘下一代讲述者’培养计划??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设‘生命叙事课’,让每个孩子在毕业前完成一部属于自家的五分?家庭纪录片。”**

然后轻轻合上笔记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出大楼。

风很大,吹乱了他的头发,也带来了远处工地传来的敲击声??那是工人们正在为“聆听者”安装最后一块青铜外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