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节(2 / 2)

加入书签

“好。”

魏杨这几年长进很大,魏明不是看不出来,家里兄弟五个,就他们二人会读书。

魏杨有这心思已经很久了,之前也都在想这件事,这回看到父母又老了不少,他便直接开口了,犹豫不决将来一定不能成事。

魏粮眼下还不知道,但刘氏是知道的,儿子都告诉她了。

她如今头发都白了一些,身子也不如从前了,她是想让儿子日后有更好的发展,可也担心若是突然走了,这最后一面都见不上。

“大哥,这容县的官学怎么样啊?”

“还行,这附近最好的书院就是官学了,官学离家里也不远,若是你想去也可以。”

“好。”

天蒙蒙亮,众人都困得不行,吃了提前包好的饺子后,都带着孩子回去睡觉了。

阿晟年纪小,半夜就睡着了。

“咋们住的地方也不小,还有几间空屋子呢,回去后单独给他收拾一间屋子出来。”

“好。”

唐玥对此是没意见的,孩子在慢慢长大,也不能让他一直跟着他们,要不往后分开就更难了。

“睡吧,熬夜一宿了。”

魏明并不困,妻子睡着后,他转而坐到了窗边继续看书。

正月初五一过,一家子就回了县衙,在这期间,魏杨把话当着全家人的面说了,除了魏粮没发表意见以外,家里人大部分都是支持他的。

“你想来这边读书,可这县里书院的先生能比得过那白先生吗?”

“爹,儿子跟着白先生读书也有好几年了,先生对儿子很好,眼下你跟我娘一天比一天老,儿子若是不能给你们尽孝,就是日后金榜题名,也定然遗憾终身。”

这话一出,魏粮久久不说话,人老了,哪里不想儿孙就在眼前,可孩子的前途也是同样重要啊。

“爹,我如今已经是秀才公了,您相信我,我一定会跟大哥一样金榜题名的,或许会费些时间,可一定有这一天的,您也不想别人戳着我的脊梁骨骂我不孝吧。”

魏粮闻言开始审视眼前的儿子,高了也壮了,长大了,对读书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学问,但名声也不能小觑,最终他还是点头同意了。

魏杨彻底的放下了心,回房后开始研磨给白先生写信,他在家附近读书,为的也是一个孝道,白先生自是不会为难他,说清楚了就好,要不他就要坏名声了。

为了表示谢意,魏杨又准备了不少礼物通过镖局和信一起给先生送去。

官学收学生也就一个要求,必须要有秀才功名,魏杨是有的,至于参加乡试,到时候在回老家府城考就行了。

元宵节一过,县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县老爷叫了魏明去书房议事,魏明还以为是跟春种有关,没成想是别的事情。

第51章

“在过两个月就是知府大人五十岁大寿了, 我去年也去过府城,这回你带着你夫人去吧,就当是代替我去贺寿了,顺便也准备一份寿礼。”

从南山县到府城走水路要五日, 走陆路的话则是要七八日, 这是日夜兼程的情况下,一般官员也不会日夜兼程的赶路, 正常时间走的话基本得一个月。

左礼说完后看着魏明, 这也是一个机会,若是能得到顶头上司的垂青, 往后的机会也比别人大一些。

这苏州知府不收贿赂,对下属的官员都很冷淡,他去年也不是没打点,但一点用都没有,今年则是不那么想去的。

但必须得派个人去,便谎称自己身子不舒服, 让魏明这个县丞去,那也是合情合理。

他这辈子很可能是已经到头了, 没有任何优势了,但魏明不一样,他还年轻,往后还大有作为, 才学俱佳, 算得上是个人才了,抬举他, 总比抬举别人好。

“属下知道了。”

晚些时候, 县令夫人知道了这件事, 脸色立马变了,府城啊,多好的地方啊,之前都是她跟着去的啊,怎的这回就没了这个机会。

再者左礼还没退呢,还是县令呢,怎的就不去了呢。

“夫人,你莫要短视,我这辈子很可能是要到头了,但这魏明可不一样,再者就这一次啊,上次我们也去了啊。”

“你想在府城捎带什么东西,魏夫人也会帮着你的啊。”

“我知道了,我没什么要带的。”

左夫人是县令夫人,平日里那些人没少巴结她,她是不缺好东西的,想到不能去府城,她还是有些不开心,可也无济于事,她知道自家这夫君但凡是做了决定,几乎是不会更改的。

唐玥得知要去府城,则是有些惊讶,惊讶过后就是担心了。

儿子还那么小,她们夫妇这一走,她怎么能放心啊,再者雪娘也快要生了啊。

“去,这是个好机会,孩子你不用担心,我跟你爹这阵子在家呢。”

晚饭的时候,家里人都知道了,刘氏是很支持的,魏粮自是一样,毕竟这机会难得,得知唐玥担心孩子,刘氏直接开口了。

“老大媳妇你跟着去,孩子家里这么多人,不用担心,你放心,我肯定帮你照顾好阿晟。”

魏粮也开口了,唐玥算过了一来一回的至少得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件事也不能速战速决,到底是给知府老爷贺寿,也不是那小事。

夜晚,唐玥怀里抱着儿子很是不舍,魏明直接坐在一旁:“我知道你担心孩子,但是家里人不少的,这一路上路途遥远,带也能带,但不方便,一来一回的也是折腾孩子。”

“这我也知道,我还是有些不舍,这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从未离开过我。”

道理都知道,但就是心里不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