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6节(1 / 2)

加入书签

李菟也暗松了一口气,却不敢放松警惕,只令全军继续戒备,同时派出斥候出城侦察。

夜色中,张澄已翻身上马,打着哈欠道:“咱们的任务已完成,都撤吧,回去睡大觉。”

三百士卒迅速的将锣鼓收拾了,追随着张澄悄无声息的又撤离还营而去。

张澄的人马刚走不过,宛城的斥候就已驰来,眼瞅着四下不见敌人踪迹,只得折返而回,报告李菟。

当李菟确认城外没有敌军后,神经才终得松驰,才下令解除警戒,让士卒们继续休息,自己也拖着疲惫的身子还往府衙。

夜色愈沉,乌云遮云了月光,天地一片昏暗。

半个时辰之后,另一队兵马神神秘秘的出现在了东南侧,而率领着这一支兵马的人,却是谢尚新征入骁烈军的长史谢石。

同样是三百士卒,所携的同样是锣鼓等物,眼瞅着时辰差不多了,谢石一声下令,那震天动地的锣鼓声和喊杀声骤然再起。

此时此刻,城头的赵军才刚刚从上一次的锣鼓喧天中解脱出来,好不容易平静下来,这再度响起的喧嚣,再次残忍的打破了城头的平静。

数百号昏昏沉沉的士卒,不得不强行抖擞精神,架起弩箭,备好木石,无奈何的准备御敌。

李菟也是一样,才刚刚钻进被窝不久的他,马上又被城头的急报惊醒,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南门城头。

而当李菟刚刚登上城头,尚还不及观察敌情时,那震天动地的响声,便突然之间,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了耳边。

响声消失的一瞬间,所有赵军都恍然以为自己产生了错觉,上千号人茫然了许久,才确信自己是清醒的。

这个时候,李菟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一切都是谢尚的“奸计”。

很显然,这是谢尚故意派了小队人马,潜伏在宛城四周。轮番的敲锣打鼓,喊打喊杀,为的就是让李菟和他的士卒无法休息,随时处于紧张时刻。

尽管李菟识破了谢尚的用意,但他却无可奈何。只能让他的士卒们继续在城头忍受谢尚的骚扰战。

万一这佯攻中,十次中有一次是真,他却放松了警剔,后果岂堪设想。

于是,在接下来的五六天里,负责值守的赵军们不敢休息,每到了晚上的时候,一次次的被隔那么个把时辰就来一次的喧嚣锣鼓声吵得心烦意乱。

在这般心理战攻势下,赵军逐渐难以支撑下去,精神萎靡不振。

然而,在这五六天之间,晋军除了袭扰的士兵,其余的将士却在呼呼大睡,警戒也极为松懈,和城头上的如临大敌、疲累不堪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样一连五六天,斥候得到的情况都是如此,晋军的防御和警戒极其松懈,似乎吃定了赵军不敢出城迎战。

终于李顺坐不住了,连连向李菟请战出城袭营,都被李菟所拒绝。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菟也顶不住了,终于同意了李顺的提议。

除了因为袭扰战之外,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谢尚一直在迁移宛城的民众,令李菟感到恐慌。

而更令李菟恐慌的是,根据斥候的情报,司马珂的后援大军约数万人,也陆陆续续的在向宛城进军,一旦等到晋军的后续大军继续抵达,宛城的守城压力更大。

若是能夜袭晋军,将面前的敌军击败,则后续的压力便会少得多,所以李菟还是决定孤注一掷。

第262章 羯人夜袭

月上眉梢,夜已深,宛城西门,却是灯火通明。

五千赵军将士,此刻皆心怀着激动,默默的肃立于西门之前。

立在最前头的是一千名精骑,个个身着筩袖铠,手执环首刀,挎长弓,悬箭壶,显得极其精悍而杀气腾腾,这些精骑都是赵军的精锐,基本都是羯人。

再往后面,则是四千步卒,大都以汉人为主,外加极少数的杂胡。

忽然间赵军骚动起来,五千赵军将士有如浪开,主动的分出一条道路来。

城门正中处,缓缓而来一匹矫健无比的高头黑驹。

羯人将领李顺一手操纵着缰绳,另一手倒提着长长的黑色战刀,就这般昂然向着,徐徐的从众军的瞩目之下走过。

李顺虽然名不经传,但却是羯人之中少有的悍勇之将,典型的羯人蓝眼睛、高鼻梁,双眼如鹰,充满凶狠的神色。

驻马城门之前,李顺远望着南面敌营方向,神色中杀机流转。

“南晋的汉人,竟然敢如此欺我,也该是做个了断的时候了……”李顺喃喃自语,冷峻的眼眸中迸射着猎猎的杀气。

他之所以选择西门集结军马,便是为了避免让南城袭扰的晋军探悉,只要三更时分已到,便将率军杀向敌军大营。

“月过中天,时候已到!”身旁的军司马提醒道。

李顺缓缓的抬起头来,望了望头顶上的明月,手中的黑色战刀高高的举了起来,低声喝道:“人衔枚,马摘铃,不得喧哗,出发!”

五千赵军随着李顺自西面绕过南门向敌军大营缓缓的移动而去,如同一群黑色的幽灵一般,一个个脚下落地轻灵,仔细才能听得到沙沙的脚步声。

就在李顺率军杀向晋军大营之时,宛城的南门也突然大开,李菟率着一千大军突然杀出,扑向正在敲锣打鼓袭扰的晋军。

众晋军纷纷在张澄的率领之下,亡命难逃,使得众赵军战意高涨,一泄心中多日之愤。然而,就在众赵军正要乘胜追袭之时,却被李菟喝住。

李顺已然出城,他的首要任务便是坚守宛城,静等援兵。

宛城重地,万万不可失!

…………

夜已深,深秋的夜晚,四处寒气森森。

夜幕下的晋军大营,连绵三四里,灯火昏昏,显得十分静寂,只有偶尔见得小队巡逻士兵在大营之中来回穿梭。

视野中,晋军大营一片的安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