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1 / 2)

加入书签

</p>

</p>

以为陈琛是因为从业时间太短,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才问这个问题。

于是她鼓励道,“这个项目相对比较简单,以你现有的经验和能力,独自完成它绰绰有余,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况且你早晚都要自己做项目,越早尝试,就能越快成长。”她理所当然地说。

他不明白的地方就在这儿,陈琛在心里想。

陈琛作为一名实习律师,是顾凝团队里的新人。

按照行业惯例,刚进入律所的新人律师往往需要协助资深律师办理案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积累经验,逐渐成长为一名可以独自执业的律师。

但随着律师行业的饱和,律师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律师抱怨,自己带的助理律师攒够经验后转头就成了执业律师,甚至和自己争抢案源了。

因此,在这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恐慌中,原本“师傅带徒弟”的行业习惯被逐渐打破,很多资深律师不愿意招收助理律师,或者即使有助理律师也只让他们负责比较简单的工作。

和陈琛同期进入律所的一个朋友就总和陈琛抱怨,他在他们团队里总是打杂或者处理一些低级的工作,团队的大律像有意不让他接触核心工作一样,搞得他非常苦闷。

陈琛每次都会安慰这个朋友很久,但其实他并不能感同身受。因为在顾凝的团队里,他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顾凝是嘉恒律师事务所炽手可热的合伙人,屡屡刷新律所的最高创收,风头无二。

工作上,她的要求确实异常严格,不允许丝毫松懈马虎。但作为团队里的大律,她也没什么架子,更不会遮遮掩掩。

因此,整个团队的风格很鲜明,忙碌是真的忙碌,但律师间的关系却难得的和谐。

陈琛作为一名刚刚加入的新人,无论什么问题,只要肯问,顾凝或者团队里的其他律师总会给他解答。

在顾凝身边,陈琛进步飞快。甚至他自己都能感觉到,对比刚参加工作时的青涩,他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质变。

但在庆幸之余,陈琛总会感到困惑,这份困惑越攒越多,他终究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顾律,你不担心我积累足够的经验和人脉之后,出去单干,和你争抢项目和案源吗?”

顾凝有些意外,挑眉反问道,“你会吗?”

陈琛很坦诚,“我不知道。”

“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说过这句话,”顾凝直视着陈琛,神情坦荡,“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但你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辉。”(注:这句话出自黄渤的采访)

她的眸光摄人,“在这个行业里,每个人最终都要凭本事说话。你付出了努力,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所以我让你去做这个项目。

“至于你说的那种担心”,顾凝忍不住挑眉一笑,“我光是专心完成工作就已经很忙了,又何必浪费精力去遮遮掩掩、提防别人?”

听到这番回答,陈琛瞬间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他在此刻无比直观地感受到了顾凝的气度,满心钦佩的同时心底也涌起了无尽的动力。

顾凝看着办公桌前的陈琛,他刚刚还眉心微皱,现在却眼神炽热滚烫。

年轻真好呀,鲜活又蓬勃。

“你就把这次的项目当成一次机会,好好把握吧。如果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找我或者团队里的其他律师都行。”顾凝最后叮嘱道。

“但是最好不要去问江琳,她心思细腻,我怕她多想愧疚。”她不忘补充一句。

陈琛点点头,看着顾凝,眼神灼热,满是赤诚。

“顾律,我会好好完成这个项目的。”

“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

晚上八点半,地下停车场内,顾凝刚把车停好。

律师界有一句戏称——最不遵守劳动法的地方,是最懂法的律所。

好像也的确如此,《劳动法》规定了每周五个工作日,合计不超过40个小时的工作制,但这对于一线城市的律师而言,基本上等同于白日做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