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4(2 / 2)

加入书签

这些被他珍藏在记忆里的画面,此刻想起,仍然是有温度的。

司空捂了捂胸口,悄悄的在心里对遥远的家人说了一句过年好。

李骞失笑,“这孩子……”

旁边两位老友与他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摇头笑了起来。

李骞问道:“如何?”

虞道庆笑着说:“性子直率,是个好孩子。”

这一首不知名的曲子确实弹得不错,有景,有情,热烈又直白,确实要比《广陵散》更容易激发听众的感情。

李凤忠也连连点头,夸司空是璞玉。

或许时代赋予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审美观,但情感总是有相通之处的。

与虞道庆相比,李凤忠更像是一个朝廷官员。他气度沉凝,有属于官员的那种腰板挺直的派头。但他看着司空的时候,眼神却很温和。

他问司空,“听你师父说,你在大理寺当差?”

司空在面对长辈的时候一向乖巧,点点头说:“晚辈的上官是凤大人。”

李凤忠就点了点头,“凤家一门武将,凤随以后也是要回燕州的。官家不会把他一直留在京里。”

司空脸上露出笑容,“那就太好了。”

李凤忠又问,“凤大人回燕州的话,你还会继续留在大理寺当差吗?”

司空略有些心虚的瞟一眼他师父,语气却是非常坚定的,“不会。我会跟着凤大人一起去燕州。”

或许他还会比凤随先一步动身,毕竟连云城那里已经跟他打过招呼了,待他过去,要到火器局去帮忙,做一些必要的调试。

李凤忠注意到了他那个偷偷摸摸的小眼神,眼里蕴起笑意,“听说你是跟孤云寺的武僧学的武艺?”

“我从小在孤云寺长大,”司空笑容明朗,并不觉得自己的身世有什么低人一头的地方,“其实读书识字也都是跟寺里的师父们学的。”

李凤忠和虞道庆都十分欣赏司空这种坦然的心性,点点头,“年前朝里还在议论送岁贡一事……”

他留意司空的表情,见他果然知道这些事,便含蓄的提醒他说:“那就早些准备。”

司空心头一震,双眼盯着李凤忠,想从他的神情中看出些什么来。但跟他相比,李凤忠段数更高,面上云淡风轻,司空什么也看不出来。

司空于朝廷上的事所知有限,也不知道一个翰林院的学士怎么有机会参与朝廷大事的讨论。但眼下的情况,就是李凤忠在向他暗暗的传递消息:送岁贡的差事,很可能已经落在凤随的脑袋上了。

司空深吸一口气,原以为还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发生的事,好像一下子就急迫起来了。

第124章 等一等

过年的这几天,虞道庆和李凤忠就住在了菡萏院。

三个半老的老头子凑在一起,除了拜亲访友,就是凑在一起弹琴作画,倒也悠闲自在。这种时候,通常都是司空在一边伺候笔墨。

据说这两位大人都是科举出身,正经的读书人。但司空并没觉得自己受到了多少熏陶,开了眼界倒是真的——这帮老家伙用的文房四宝,包括琴、棋、香料等等,可真是讲究啊。

在这些风雅的读书人面前,司空活活的

</p>

</p>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