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节(1 / 2)

加入书签

太子勤勉,此时已身着朝服立于御阶之下,接受百官叩拜。

而不多时,只听得一声内监高唱:“圣人驾到——”

百官连忙跪地行礼。

十余日未曾出现在早朝之上的皇帝身形似又削薄了些,被内监扶着坐上龙椅,声音是久病的无力:“众爱卿平身。”

太子与百官一同起身。

皇帝咳了两声,看向殿内众人:“诸位爱卿……可有事奏?”

有几名大臣暗暗交换了一记眼神。

有倒是有……

但就是说,陛下这模样……他们敢奏,陛下敢听吗?

是以,几位贴心的官员们,也只尽量挑了些事态积极或温和些的事情上奏。

便是素日里吵得最欢的几名言官,也少见地寡言起来——毕竟,所谓死谏二字,讲求的是死自己,若是将陛下生生给谏死,把人刺激得驾崩了,那名声上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且陛下今日出现在这里,只怕为的也并不是听他们奏事吧?

于是,早朝平稳地进行着。

直到天色逐渐大亮,第一缕晨光照进了大殿内光亮可鉴的金砖之上。

内监高声宣唱的声音一层层传出金銮殿——

“宣,定北侯萧牧觐见!”

原本低声嘈杂的大殿之中,霎时间如风过境,带走了一切声音。

多数官员皆不约而同地侧目望去。

太子也看向了那道缓步行进殿内的挺拔身影。

那位极年轻的节度使大人,身着一品紫袍朝服,其上以金银线绣对狮,腰间系玉带,挂金鱼袋,脚踩云头锦靴,大半面容都浸在晨光里。

太子有着一瞬的失神。

萧牧已入得殿中,打袖行礼,凝声道:“微臣萧牧,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快……快扶萧侯起身。”圣人的身子略坐直了些,示意身侧内监上前相扶。

然而有一双手,更快一步来到了萧牧面前。

假条

舅姥爷时隔几个月回家了,今天请假一天陪他和崽子~爱大家!

第170章 这是可以直接问的吗?

随后便有一道温润的声音响起:“萧节使请起。”

听着这道熟悉而久违的说话声,萧牧的视线又垂低几分,开口时声音平稳地道:“多谢陛下,多谢太子殿下。”

殿内众人见太子将人亲自扶起身来,心中各有计较。

“上一次朕见到萧爱卿,还是四年前……”皇帝看向殿内服紫袍的年轻人,称赞道:“今日再见,更显威武之余,亦是愈发沉稳不凡了。”

萧牧垂眸:“陛下盛赞,微臣惶恐。”

“不,萧爱卿当得起此赞。”皇帝病弱的面孔上满是不掩饰的赞赏之色。

“萧爱卿于去岁之际,将北境五城先后收复,最后千秋城之战更是兵不血刃,未费一兵一卒,此等显赫战功,已然传遍四海之内,遐迩着闻。而朕此番召爱卿入京,亦正是为了封赏之事——不知萧卿,可有什么想要的赏赐没有?但凡是朕能办得到的,无不应允。”

无不应允。

帝王的无不应允——

有官员悄悄看向立在殿中的年轻人。

须知上一个当真信了这话,恃功而骄,看不清自己身份的,早已成了奈何桥边的冤魂了。

“北境近年之战纵有所成,却也皆是因陛下福佑四海,泽被大盛,而非微臣之功,而无功自不敢邀赏。”

年轻人的声音清晰有力,语调听不出半分谄媚虚伪之感,仿佛事实果真如此,的确打从心底如此认为。

有几位平日里最是舌灿莲花的官员,暗暗交换了一记“后生可畏”的眼神——拍马屁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了。

能兵不血刃从契丹人手中收回千秋城的人,果然不是个莽的。

皇帝笑了两声,摇了摇头:“不,有功便该赏,萧卿既不愿开口提,那朕便也只能看着给了……”

说着,似思忖了一瞬,神色关切地道:“说来,萧卿这些年来常年忙于战事,且每每亲自领兵,诸事总要亲力亲为……此前与大大小小的捷报一同送入京中的,亦有萧卿又添伤病的消息,朕次次听之,皆觉忧心不已。”

萧牧闻言只做出恭谨之色,并未急着接话。

果然,皇帝紧接着便说道:“如今北境战事稍歇,萧卿有无想过,于京师内歇养数年,好好养一养伤?朕已命人为萧卿于京师内重新修葺府邸,且萧卿这些年来为国事而劳神,早已过了议亲的年纪,恰也可趁此机会将自己耽误已久的终身大事提上日程了。”

殿内霎时间更是寂静可闻针落。

于京师内歇养数年养伤……

——然后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