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节(2 / 2)

加入书签

敌人已经退兵,顾从戎已经下了城楼,同剑南军中的人,回府中议事去了。

“要不要同江南道结盟,等顾使公退位,你执掌剑南之后?”崔子更认真的说道。

段怡好笑的看向了他,“你就那么确定,你能够夺回江南道;又那么确定,我能够接管剑南?”

崔子更没有回答,却是同段怡并肩而行,反问道,“你认为我拿不回江南道么?”

段怡一愣,摇了摇头。

虽然崔子更如今落魄了,可她觉得,“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这样的一句话,都是崔子更的真实写照。

崔子更若有所思的看了段怡一眼。

“你那个机关,只能用一次,只要有了准备,下一回他们使人带着一块木板,都足以解决后顾之忧。今日你们不追杀周军,实在是错失了良机。”

“你瞧见了,这一只大军,不光是三皇子自己的的人,还有梁州军……有长孙凌在其中,荆州军不久也会调兵前来。等得越久,他们的人会越来越多。”

她当然瞧见了,不然的话,也不会特意对黄澄说那些话,想要梁州军重新考量。

她想着,朝着四周看了过去,因为初战告捷,剑南军的士气很旺盛,一个个的都浑身是劲儿。可这样的情形,维持不了多久。

且不说各州府的军备实力相距甚远,就算大家伙儿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是剑南道挨着吐蕃,剑南军大部分的军力,都被边关牵制着。不可能抽出全部的兵力,来打内战。

可是三皇子不同,他振臂一呼,给了周遭各道希望,会有越来越多人,想要来分一杯羹,不请自来。

段怡摸了摸马的耳朵,“这马儿朝风,是我舅父的战马。它年纪已经很大了,都说老马识途,它认识边关所有的路……我心中很矛盾,一边觉得它已经老了,应该荣养了。”

“一边又觉得,他就应该死也死在战场上,这才是一匹战马最好的归宿。”

她说着,双目亮晶晶的看向了崔子更,“我的外祖父,是一个很好的人。你不能又要求他是一个好人,又要求他不感情用事。”

顾从戎打外敌凶猛得很,可今日,那死在眼前的人,都是昔日同袍。

段怡正说着,都感觉一个大手,弹了弹她的头盔,她有些无语的别过头去,“找抽是不是?”

“走了”,崔子更说着,翻身上了马,领着一群手下,飞驰而去。

段怡瞧着,无语的摇了摇头,牵着马朝着一条小巷子走去,穿过这里,有一家烧饼铺子,她还没有用朝食。

因为打仗的缘故,巷子里头安静极了,百姓们都在屋头听着动静,不敢出来。

段怡走了几步,突然神色一凛,长枪带着风声,朝着拐角处刺去。

“段三姑娘,不要动手,是我……我是陈鹤清……”来人说着,举起了双手,从拐角处走了出来。

第一四零章 江山为聘

段怡眸光一闪,伸手朝着那五皇子陈鹤清擒去,送上门的小命,不要白不要。

陈鹤清脸色一变,显然没有想到,段怡话都不说,立即翻脸。

他朝后退了好几步,却依旧没有段怡的手快,肩膀一下子被擒住,分筋错骨般的剧痛袭来,让他忍不住张开了嘴,他疼得眼泪都出来了,却是没有发出任何的叫声。

段怡挑了挑眉,有些意外的看向了他,倒是个能忍的。

也是,若非能忍,又怎么能够给杀父仇人当儿子,还扮了那么多年三皇子身后的走狗小丑。

正在这个时候,一股劲风袭来,一柄细细的长剑,从巷子里伸了出来,朝着段怡的手腕刺了过去,段怡手一松,陈鹤清捂住肩头跌落在地。

“我还当你是个英雄,敢在这个时候返回锦城,没有想到,还带了帮手呢。”

说话之间,从那巷子的拐角处,又走出一个人来。

他生得颇高,瘦得像是一根竹竿似的,手中拿着一根筷子般粗细的长剑,面具遮挡住了他的脸,看不清楚他生得是什么模样,只不过他的鞋子之上,同当初的段思贤一样,都绣着金波。

面具人没有说话,将陈鹤清从地上扶了起来,站在了他的身后。

陈鹤清揉了揉自己的肩膀,冲着段怡笑了笑,“段三姑娘,某是来解锦城之危的,对你们没有恶意。你这般聪明,合纵连横的故事,不会没有听过。”

“便是三国争霸,那刘备同孙权不也曾经联手,让曹操败走华容道?”

他说着,抬手指了指城外,“如今周军围城,那长孙凌你也瞧见了,荆州,襄阳的驻军,都在往这边赶。旁边黔中道,亦是在往锦城增兵。”

“我知晓姑娘还有顾使公,能征善战。但是双拳难敌四手,锦城被围,吃喝都是难事,迟早会要城破的。我有三十万大军,若是同姑娘里应外合……”

段怡听着,举起手来,哈哈笑了起来。

“你吹的这个牛,我刚刚才吹过!你这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到吹牛祖师面前吹起来了啊!”

“三十万大军,藏在我蜀中的山里头喝西北风画冥钱不成?你若是有三十万大军,还来我这里合纵连横?你怕不是直捣黄龙,将今上的脑壳砍下来当球踢。”

陈鹤清显然不适应段怡说话时噼里啪啦的语速,像是这蜀中的风味一般,十分的呛人。

“即便是现在没有,可一旦遗诏公之于世,我父王曾经的旧部也好,还有那些本就不满今上的朝臣也罢,都会纷纷响应,到时候,三十万大军,便不是空话!”

陈鹤清说着,目光深远的朝着青云巷看了过去,他朝着那个方向,认真的鞠了一躬。

“段统领于我有大恩,这一点,我陈鹤清铭记在心,永世难忘。他有许多儿女,可只在我面前夸赞过你。我父王仁慈有德,从未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

“我的母亲,乃是罪臣之女。家中落罪之后,她便流落到了教坊,她不堪受辱,自尽之时,恰好被父亲救下。恰逢黄河大水,先帝遣了我父王前去治水。”

“待回来之后,天地已然变色……韩王贪花好色,广纳后宫,因缘际会之下,母亲进了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