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节(1 / 2)

加入书签

崔子更亦是喝掉了最后一口汤,轻声说道,“等去了江南,我请你吃豆腐丸子。江南总是阴雨连绵的,小巷的墙上,都生了青苔。衣袍摸上去总是湿漉漉的。”

“江南的姑娘们,有很多好看的油纸伞。不过撑伞不方便打仗,我们一般都是戴斗笠,穿蓑衣,我知晓有一位匠人,能把蓑衣做出花儿,到时候你可以叫他给你在上头弄出一个灵机来。”

段怡想了想,果断的摇了摇头,她对着崔子更翻了个白眼儿,“我怎么能把灵机画上蓑衣上,感觉像是要拿它挡枪似的。你哥哥生得什么模样,到时候把他的大脸弄上去。”

“嘿嘿,打起仗来,看他那帮手下,哪个敢刺我,刺我就是打你那混账哥哥的脸。”

段怡说着,觉察出一丝不对劲来,没好气地说道,“当谁应了同你去江南似的。”

崔子更闻言,站起身来,朝着门口走去,如今时间尚早,面馆里头的人不多。

他走到门前,见到那个托盘,从袖袋里掏出了两文钱,放在了托盘上。

他用余光一瞟,瞧见段怡几乎是与他同时掏出了两文钱,不由得哑然失笑。

虽然下雨,但是街市上的人,明显比之前多了许多,有不少家门前,都挂着白幡,想来是有子弟在昨日的大战之中牺牲了。

两人撑着伞骑着马,什么也没有说,径直的便到了顾使公府中。

比起面馆的安静,顾从戎的书房里,诸君争得那叫一个面红耳赤的。

见到段怡同崔子更进来,众人皆是停顿了一下,朝着门前看来。

“外头雨大得很,怎么不多穿些?”顾从戎见到段怡,神色缓和了几分,随即又对众人道,“某决心已定。”

段怡听着他的话,目光却是忍不住朝着一旁的长廊看去。

三皇子陈铭,还有段文昌,以及那荆州长孙昊,还有黔中道的黄澄,手上绑着绳索,由四个小兵押送着,走了过来。

段文昌注意到段怡的目光,神情复杂的别过了头去去。

顾从戎指了指墙角空着的四把椅子,说道,“殿下还有诸君,去那边坐吧。”

那黄澄呸呸了两下,佯装吐掉了口中的土,率先朝着角落走去,择了靠墙的一把椅子,坐了下来。其他人闷不做声的跟了上去。

段怡同崔子更对视了一眼,寻了靠门的位置,坐了下来。

雨斜斜得打在门廊上,好似比之前,下得更大一些了。

段怡有些无聊的想着。

“某戎马一身,从来都没有想到,要背叛陛下。今日我们君臣走到这一步,全都是因为六年前我儿旭昭之死,郑王余党调拨离间,令我们相互猜忌。”

“如今真相大白,不管陛下如何想我,至少我顾从戎,至少我剑南道清清白白,从未有过反意。我们顾家军的长枪,只会瞄准外敌,上头只会沾着敌国人的血。”

“殿下乃是陛下亲子,我愿放其归京,连带着被俘虏的周军一道儿。荆州的长孙将军,还有黔中道的小黄刺史,亦是可以自行带着自己的手下,离开剑南道。”

此言一出,满室哗然。

那被俘虏的四人,皆是一脸的不可置信,他们都以为自己人头要落地了,谁料顾从戎竟是有这般魄力,做出这种几乎可以称得上“放虎归山”的事。

段怡轻轻蹙眉,朝着站在上头一脸坚定的顾从戎。

要不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老头子,从头到尾从未变过。

她以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没有想到南墙撞破头他也不回头。

“我剑南同黔中道,以及荆州所属的山南东道,都相隔不远。我们可以立下君子协定,从今往后互不干扰。我剑南道不愿意与诸君为敌,更是不愿意再与同胞厮杀。”

“可若说于这蛮不讲理的剑南之围,我心中无半点波澜,那我顾从戎,委实没有脸面去见死去的那些剑南军的将士,去安慰他们的亲属。”

“我剑南道,从此之后,不再听从京都号令,亦是不参与任何的争夺天下的内战。待他日英主出世,平定了天下,我顾从戎不用他一兵一卒,直接领着整个剑南道俯首称臣。”

顾从戎说着,目光炯炯的看向了众人,“打仗就会要流血,就会要死人,不管是处于正义的目的也好,还是为了征服权力,逐鹿天下也好。”

“只要有战争,苦的便是寻常百姓。家中男儿,要被抓去服兵役,田地无人耕种,就要饿肚子。人可以一死,但是要死得有价值,保家卫国方才是值得抛头颅洒热血的事。”

“我顾从戎既然被称为剑南之主,便庇护一方安宁。某敢以性命起誓,诸君可敢?”

第一五七章 只借一人

顾从戎的话,掷地有声,荡气回肠。

众人张了张嘴,想要说一些什么,最后那话到了嘴边,却好似说出口去,便会显得矮了顾从戎一头似的,令人自惭形秽,如鲠在喉。

到最后,还是那黄澄忍不住问道,“兵不厌诈,你就不担心,我们出了城之后,又再打回来?这一会儿因为你们兵行险招,打了我们一个出其不意,才侥幸取胜。”

“若是再打一回,谁输谁赢,尚未可知!”

顾从戎认真地看着他,“所以说君子协定。当然,你若是想再打一回,老夫粉身碎骨亦是奉陪到底。”

黄澄到底年纪小,气势半分不如顾从戎,被他这般一压,吓得不言语了。

他虽然这般问,可是在场的谁不明白,他们早就被剑南军打得吓破了胆,若是新近再来一回,也定是溃败无疑。

段文昌听到这里,长叹一声,“老夫不如顾公分毫。”

大局已定,屋子里的人,一个个的起身离开。

段文昌等四人,又暂时被押送了下去,屋子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只剩下顾从戎,顾明睿,以及段怡同崔子更四人。

顾从戎松了一口气,神色缓和了许多,他寻了一把椅子做了下来,拿起桌上的茶壶,倒了一大杯子茶水,一饮而尽,随即看向了段怡,“阿怡觉得,外祖父做得可对?”

段怡点了点头,刚要说话,却是被崔子更打断了,他眯了眯眼睛,说道,“使公既然做出决定,那自然是已经权衡了利弊。一口唾沫一口钉,军中人说话,便没有反悔的道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