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2 / 2)
人们都说它是麻仓的守护神。
但愿吧。
这次回来,姜鱼敏感地察觉到麻仓似乎有什么不一样了,是氛围?还是种种脱离了平淡日常的变化?
她有种直觉,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开端。所有预见和不可预见之事,都将一一上演,如同命运的洪流无法阻挡。
譬如眼前这个男人,十几年后,终于还是回到了麻仓。
下一刻,通往天台的门再度关闭。
两人又回到了地面上,而当他们走入街巷时,天空中,一辆飞行车掠过。黑色的车身,银色的标志,哪怕隔得很远也能清晰判断——特调局的车,也只有他们的车在执行公务时可以无视交通法,自由飞行。
车子降落在天台。
姜鱼远远地看到有人从车上下来,但看不清脸,倒是林西鹤直接说出了他的身份,“特调局新任的九组组长柯航,姜小姐认识吗?”
“认识,但不熟。”姜鱼微笑。
“不熟的定义是什么?”林西鹤打开保温杯盖喝了一口。
“就像我和你。”姜鱼才不高兴继续回答他这个问题,美女的交际圈,可不是那么好打探的。
林西鹤耸耸肩,行吧。
作者有话说:
如无意外是日更,不更的话会在评论区请假,就不特地弄请假条了。不过这文写得艰难,特别卡,后期可能卡得比较厉害,先打个预防针。
第4章 酒吧街
◎查案进行中◎
既然要查案,那当然要把整个案子从头到尾查一遍。
编号s106,受害者为孟祥,男,25岁,未婚,家住春城青梧区,非异能者。家中独子,父母经营一家便利店。今年3月15日晚,孟祥出门未归,父母报案。3月18日,凶手抛尸。
案子辐射全城,加上麻仓共有七处抛尸点,且分布无规律。从地图上来看,这些抛尸的点也组成不了任何有象征意义的图案。
“孟祥家、城北咖啡馆、第一人民医院、实验小学、百货大楼地下停车场、酒吧街,再到麻仓,确实太分散了。”姜鱼道。
其中孟祥家距离麻仓最远,也是第一处发现尸体碎块的地方,林西鹤跟姜鱼便直接打车过去。
此时姜鱼看着网上能够查找到的案件相关的资料,心里的好奇愈发浓郁,“凶手一天抛一部分,从18号开始一直持续到23号,如果只是为了处理尸体,完全不必这么大费周章。我看网上说,这绝对是仇杀。”
可孟祥是一个心脏病患者,他常年在家中和医院往返,因为体弱多病甚至都没怎么去上学,没什么朋友,同样也没什么仇家。
街坊邻居对他的评价很好,说他虽然经常生病,但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就是可惜了,好不容易等到了合适的心脏,却又惨死。
他跟父母关系很好,家庭和睦;没有女朋友,就没有情感纠纷。警方查遍了他所有的社交账号、金钱往来,也没发现端倪。
情杀、仇杀等等被一一排除,那还能是什么呢?
从人际关系网里无法找到突破点,那警方只能盯紧抛尸者,通过大范围地排查监控,一路追踪到地下暗河。
可暗河的监控损毁率常年保持在60%以上。
春城的监控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探头,与大灾害之前的监控摄像并无大的区别,譬如暗河里的监控。
另一种是专门针对异能者设置的监测系统,代号“eagle”,鹰。它能够监测到异能产生的波动,但普通人根本不知道它们安装在哪个角落里,很是隐蔽。根据中央下发的《治安条例》,公共区域的异能峰值不得高于50,否则会危害到公共治安。
当然,由于大量异能者的反对以及甚嚣尘上的“人工智能威胁论”,监测系统被禁止进入私人区域,且监测到的所有数据直传至中央系统,需要特殊调查局的调令方可查阅。
因为暗河的监控被大量损毁,警方的追踪链条最终全部断裂。即便是从自毁后的破铜烂铁上追溯到了生产厂家,又追踪到具体的买家,最后也会全部指向废品回收厂。
抛尸者都是从废品回收厂里出来的,那里的废弃机械物堆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小山,管理人员都不知道是不是少了几件,又被谁拿走了。警方又查回收厂的监控,却仍一无所获。
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网上可以查到的,当然,姜鱼也有自己的信息渠道。在一条又一条的路都走不通后,警方不得不又重归旧题——
3月15日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一案发现场在地下暗河。
同样是没有监控的路段,警方在追踪抛尸者时发现的。那里虽然被清理过了,但凭借警方的手段,依旧可以检测到属于孟祥的血液以及人体组织。令人遗憾的是,凶手并未留下任何指纹、足迹,或可以检测出dna的东西,凶器也被带走了。
据孟祥的父母说,孟祥那段时间在上成人夜校,他早前因为生病,并未完成学业。
他晚上6点出门,夜校在距离半小时车程的地方,而后9点半放学,10点左右到家。可那天晚上,孟祥并没有出现在夜校。
他的父母直到10点15分左右,见孟祥迟迟未归,打他电话不接,这才察觉到异样。而警方的死亡推定时间为当天晚上的6点30到7点左右。
也就是说,孟祥可能刚出门没多久就被凶手盯上了。
仇杀的推定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凶手清楚孟祥的行动轨迹,预先在路上埋伏。将他带到地下暗河后杀害,并分尸。
怪就怪在,孟祥出门时,自己刻意避开了监控。
“你觉得他跟凶手认识吗?”姜鱼转头问。
出租车里,一块挡板隔绝了前后座,确保乘客的隐私。林西鹤抬手搁在车窗上,像是在思考,闻言回过头来,说:“不一定,但肯定存在某种关联。”
“你知道?”
“猜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