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3节(1 / 2)

加入书签

临阵对敌,军士退却斩该军士,如果全什退却只斩什长一人,若什长不退战死而军士退,导致什长阵亡,斩全什军士,以此类推,上及一军主将。

若是主将、军司马等高级军官抛下部曲私自逃跑,斩杀其本人,亲卫队及其亲眷,实行连坐制。

原本只有惩罚,没有什么奖赏,当时唯一的奖赏是可以凭借杀敌升任军职。

当时许安规定的升任军职制度非常的简单。

战场之上斩杀两人,确认无误,并无虚报,可以升任什长。

共斩杀五人升任队率,斩杀十五人者升任屯长,斩杀三十人者即刻升任军候,斩杀百人,升任军司马,割左耳以计数,而且还需要周围军卒的肯定,比较严苛。

其中斩杀敌方军官之类,又是另外一种计算的办法。

黄巾军中有为数不少的中下级军官就是这样升任上来,至于凭借杀敌升任军司马的,暂时还没有。

不过现在黄巾军中,大部分的将校还是各部的主将,任命亲信,亲随。

还有就是最先跟随许安的三家子弟,和太行黄巾留下的班底,作为中下级军官。

许安也有意识的将这些凭借着战功升任上来的军官,全部调任到自己的麾下作为直属,这也是为什么许安麾下,现在直属的部曲战斗力如此强悍的原因之一。

见证了下曲阳、广宗的许安一直以来都比较遵信精兵的政策。

许安确实被皇甫嵩指挥的汉军所震惊了,孙坚带领的汉军锐士,曹操带领的洛阳骑兵,阎忠率领的三河骑士,都在许安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现在许安正好凭借设立的军功授田制度,再度完善一下这条军规。

秦国的军功制,是设定军队以伍为基本战斗单位。

据《商君书·境内》篇,一伍之中如有一人战死,其余四人即获罪;如有二、三人战死,其他人的罪名更重。

将功折罪的唯一方法是杀敌:一人战死,须杀敌一人。二人战死,须杀敌二人。所以秦军战士要想得到“斩一首爵一级“的奖赏,必须是在斩杀敌人的数量中扣除了己方死亡人数后,方能获得。

但是这并不适用于黄巾军中,当时秦军战斗力强悍,所以可以使用此法。

但许安麾下的黄巾军虽然获取了汉军在并州、河东郡的武备,但依旧不及汉军。

葵城之战之所以能战而胜之,主要是欺负河内郡当时征募了一些新兵,武备贫乏,将校指挥乏力。

当时许安整编军队完毕,集中了整个太行山中黄巾军的武备,押上了整个太行山精锐部队。

又有阎忠这个熟悉孙坚战法的谋士在,一开战先大大削弱了汉军的骑兵,然后又击杀了韩当、祖茂,挫伤了汉军的锐气。

最后凭借着巨大的伤亡,这才赢下了葵城之役。

但是现在的汉军收到了黄巾军的威胁,汉帝国这个臃肿的巨人,也开始行动了起来。

面对着凉州、并州的动乱,汉帝国战争的动力也被激发了一些。

汾水之战的时候,许安就注意到了汉军的披甲率明显提升了很多。

普通的汉军郡兵素质是要胜过普通黄巾军军卒的,所以如果直接沿用秦的军功爵规定,那么只怕是一战下来,不仅全都无功,反而尽皆有过,反而不利于军心。

所以许安现在暂时定下的是:

普通军卒斩敌一人,赏地十亩,斩杀敌方什长,赏地二十亩。

队率级五十亩,屯长级一百亩,军候级三百亩,军司马级一千亩。

第二百五十九章 开源节流

总算是完成了一件事了。

许安放下毛笔,不过敲定了军功授田制,还有一个问题,许安也需要解决。

这个问题如同一把鞭子一样,一直驱赶着黄巾军向前,一直征伐。

这个问题就是钱粮的问题。

许安要保证自己的麾下军力能够抵御汉军汉军围剿,还有进取的能力,那么势必就需要维持大量的军队,以保持对进剿汉军的优势。

但正因为如此,也使得黄巾军背上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许安取下了上党郡,又制定了攻取河东郡的方略。

不仅仅是为了日后好图谋并州,更是为了大量的人口,还有河东郡的千里沃野。

自古解决财政问题,几乎都是两点,一为开源,二为节流。

对于这两点,许安此前在上党郡定下攻略河东郡时,也已经有了谋划。

强敌环绕,群雄并起就在不久的将来,青豫的黄巾军起义迫在眉睫,许安必须要充实实力,拿下基业。

所以许安早早就定下了计划,而这也是他的老师张梁教导他的,行一步看十步,不能只注重眼前,眼光必须长远,做事必先筹谋。

开源节流。

首先是开源,河东、上党、并州三郡,适合耕种的土地众多,而能开垦的荒地也有。

所以许安准备做五点:

其一,颁布律令,鼓励开垦,开垦的荒地,全部归属开垦人,并且免税一年。

其二,收取豪强世家田地,租借给无地的农户,收取三成半的租税,缺少农具、稻种、耕牛可以找黄巾军租借。租借也要收取租金,一同算在租税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