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1节(2 / 2)

加入书签

刘柴点了点头,段时面色肃然,郑重对着赵绩言道:“营地之中所流行之疫病,名为‘伤寒’。”

伤寒病的初发便是,太阳病又分中风和伤寒。中风的表现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伤寒的表现为恶寒,体痛,呕逆,阴阳俱紧。

“这种病……目前并没有诊治的办法……”

刘柴苦笑一声,惨然说道。

“而且传染性极强,难以防止,一人得而传十人,十人得而传千人……”

“赵千户和那女人所染上的疫病都是伤寒,而且是初期的症状,这种病前期尚可治愈,但是一旦发病,却是药石难医……”

刘柴的身躯向后仰去,他就这样坐在地上,显得无比的颓废。

“伤寒之所以难治,就是因为其得病之后,有多种不同之变化,根本难以治疗……”

……

伤寒主要是按六经辨证,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三阳经中,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三阴经中,太阴主表,厥阴主里,少阴半表半里。

三阳经的传变多由太阳开始,或传入少阳,或传入阳明。在正虚邪盛机体的抵抗力不足时,也可以传入三阴。

三阴病多由太阴开始,然后传入少阴、厥阴。

不过这些都是后人总结的经验和变化,现在的伤寒大规模的暴发了几次,众人大多只知道伤寒初期的症状,还有其变化多端,对于其他一概不知。

伤寒之病致死率极高。

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病急猛,死亡率高,患者往往会高热致喘,气绝而亡,有些患者有血斑淤块。”

瘟疫四起,疫病流行,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皆遭其难。

历史上被称之为医圣都张仲景,就算是他的家族也没有办法避免。

瘟疫甚至导致张仲景家族近一半人命丧黄泉,也正是因为如此,为了攻克这种瘟疫,张仲景潜心研究,终于写出了中医经典名著《伤寒杂病论》。

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

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据张仲景记载:“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

达官贵人亦无法免俗,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传染病。

曹植有一篇文章,名为《说疫气》其中就是说明伤寒的恐怖和当时的惨状。

“建安二十二年,戾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宗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瘟疫使得天下大乱,天下大乱又使瘟疫“自由发展”,这场肆虐几十年的瘟疫保守估计造成上千万人口损失。

一声伤寒,让营帐之内的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第四百零七章 华佗

漆黑之中营帐内咳嗽声不断,一名用绢布蒙着口鼻的中年男子眉头紧蹙,他身旁跟着一名背着药箱的少年,也是一样用绢布遮掩着口鼻。

中年男子走到一名身躯正在微微颤抖的病人身旁,将手搭在了那病人的手上开始诊脉,那病人还在熟睡之中,自然是没有打断中年男子的行为。

“先生?”

背着药箱的少年低声叫了一句,因为他看到中年男子越来越阴沉的脸色。

少年跟随中年男子这么久,自然是知道中年男子的医术到底高明到了什么程度,能让其脸色如此之差的病症必然是十分之棘手。

少年看着黑暗的营帐,听着耳旁的咳嗽声,不由的一阵心惊胆颤,他跟随中年男子多年,虽然只是打打下手,但是粗通医学知识,自然知道这些疾病绝对是可以传染,而且传染性一定极强。

“先生,呆在这里,恐怕我们也会染病,不如我们先出去吧……”

少年扯了扯中年男子的衣袍,小声的说道。

中年男子看了一圈营帐内的病人,无奈的点了点头,他现在留在此处也没有什么用处,这么多的病人,就算是能医治,他也没有足够的药材。

少年掀开帐帘,中年男子低下头先走出了营帐,只是刚刚走出营帐,便楞在了原地。

不远处的空地上,火光跳动,一队大概四十多人的黄巾军军卒正在集结,军营处,更多的军卒正向着空地的方向汇聚而去,他们并没有发出太大的声音,若是在营帐之中熟睡,多半对其毫无察觉,就算是没有睡着,也不过觉得晚上稍微有点喧闹罢了。

而在近处,两名身穿着鹰狼卫制服的缇骑已经发现了他们,两名缇骑一人穿着苍狼服,一人穿着玄狼服,皆是按着腰间的雁翎刀缓步走了过来,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

跟随着中年男子一起走出营帐的那名少年,也愣在了原地

“夜间禁止出帐,请回帐。”

那两名缇骑都到大概离他三四米外的地方停下了脚步,中年男子主意到,那名手持着火把,长相阴鸷的缇骑,腰间的雁翎刀已经拔出了近四分之一了,而另一名在那缇骑身后的鹰狼卫悄无声息的张开了一把精致的手弩。

不过这些都不是让中年男子惊讶的,他惊讶的地方在于无论是喝止他的缇骑,还是不远处正在集结的黄巾军的军兵,他们的脸上都蒙着黄色的巾布。

这就证明着一点,黄巾军对于这场疫情并非全不知情,而是已经发现了疫病的情况,已经开始反应了过来,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上官容禀。”

中年男子上前一步,双手作揖先是恭敬的行了一礼,不卑不亢的说道。

“在下姓华名陀,字元化,乃是一名游方医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