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节(2 / 2)
阎忠开口问道:“明公有什么疑虑,不妨说出来,放在心里独自思索,恐怕解决起来要花上几倍的精力。”
“我只是有些奇怪,怎么这一路来,为什么马车都是两轮的?”
许安举起马鞭指着官道之上,一支正在行进的辎重队。
那支辎重队很明显是民众的辎重队,并州军的辎重大部分是装备独轮车,还有不少马车。
而这支辎重队,很多人是用扁担等东西挑着粮草,而所见的运载辎重的马车,基本都是人力。
“两轮?马车一直都两轮的啊?”
阎忠狐疑的看了一眼许安,他不知道为什么许安突然如此发问。
许安看着正在进城的那支辎重队,在脑海之中回想了一番。
后勤这一方面,许安除了之前提出过人力使用的独轮车之外,就没有再去管理了。
黄巾军所有的后勤管理基本都是阎忠在掌控,许安主要负责都是作战训练一类,这一次看到辎重队,倒是生出了一些疑惑。
许安思索着自己所见过的所有马车,这才发现,他见过的所有的马车好像都是两轮,只能拉的货物并不多,而且十分的颠簸。
昔日广宗突围战时,运送张角棺木的车架算得上是高大,但也是两轮,而是站在上面极为颠簸。
后面许安还是下车步战,护卫着载着张角棺木的车架跟随着张梁杀出了广宗。
仔细的回想了一下,许安以前在网上见过一些清朝的老照片,还有看过的一些图文和影视资料,好像那些马车统统都是两轮的。
不仅仅是民间的马车,还有一些用于军事的战车,也是双轮,戚继光的车营许安有一些印象,现在想来,那车营用的战车,也是两轮。
许安转头看向阎忠,询问道:“就没有四轮的马车吗?四轮车架不是可以运送更多的货物,而且稍微平缓一些,而且更为便利吗?”
四轮马车按理应该比二轮马车更加宽敞舒适,也更加平稳,许安却是有些意外。
“四轮?”听到许安的问题,现在疑惑的反而是阎忠了。
“四轮的车并非是没有。”
阎忠仔细的想了一想,这才开口说道,许安突然问的这个问题,让阎忠确实感到了疑惑,因为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许安不应该不知道。
许安听阎忠提起四轮的马车,也是打起了精神。
“四轮马车我倒是曾经在冀州一带见过一次,但是四轮车却并没有明公所说的那么好,四轮车的转向是个很大的问题,要想转向只能靠拉车的牛马力量,这样要用数匹牛马,却不如直接分作几辆车来运送货物来的方便。”
听着阎忠的讲述,许安也是皱起了眉头,四轮车转向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啊。
“四轮车如何不好转向,这难道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美国的西部电影之中,经常出现那种马拉的四轮马车,有罩着篷布的货运马车,还有载人的运输马车,种类繁多,转向根本就不是问题。
相对于四轮马车来说,两轮马车的缺点十分的明显。
两轮马车的重心是位于车辕处,架在马匹腰部的车辕,会极大增加了马匹的负担,使得马匹容易疲劳,无法全力拉车。
二是如果十分的颠簸,乘坐的人会十分的不适。
两轮马车的车厢往往是倾斜的,车内的人和货物始终是倾斜的。
而马匹在行进时背脊始终处于上下起伏状态,现在还是东汉末年,可并没有橡胶轮胎,也没有马车的减震系统,马车在行驶的过程之中,车厢可以说是很颠簸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明明有马车,却还出现了轿子这种产物的原因之一。
再其次,便是配套设备繁琐。
两轮马车不可能像四轮马车那样,拉车的马匹一停下,便直接停稳。
每当歇车时,必须拿个东西放在前面扛着车辕,这样拉扯的马匹才能休息,两轮马车才能停稳。
“等等……”
阎忠有些诧异,随后正准备继续说话的时候,许安却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中国的古代确实有四轮的马车,他记得《出警入跸图》里,好像明神宗万历皇帝所乘坐的就是四轮马车。
那是用了二十多匹白马拉扯的四轮大车,好像确实没有车轮转向的系统,就只是在马车的四处安上了轮子。
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四个轮子装在一个架子上,要想转向只能靠蛮力强行扭动,非常费力,自然需要很多的牲畜来拉扯,这样反而费力。
固定的四个轮子,使得车子只能缓慢的走直线,缓慢的转向,转向过快会导致翻车
而且在这个时代,对于几匹马拉车都有严格的要求,逾越之罪可不是什么小罪。
许安沉吟了一会问道:“也就是说,如果解决的转向问题,四轮马车大量列装的话,应当可以提高我军的后勤的运输力。”
许安用左手揉着自己的太阳穴,努力的回忆了起来。
“如果明公真能解决四轮马车不能转向问题,那么按理来说应当能提高我军的后勤能力。”阎忠思索了一会,点了点头,旋即又接着说道:“但是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我现在想到的一点,就是四轮马车虽然能够运送更多的货物,但是这意味对官道的要求也要高上一些,并州官道的情况明公也应当了解一些。”
“军师,你稍等一下,容我仔细想想。”
许安这个时候,发现了一些他此前一直忽略的事情。
他看了一眼手中的缰绳,转头看向一旁的徐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