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9节(1 / 2)

加入书签

“哎,要是周仓和裴元绍都去,我倒是不怕了,哈哈哈。”

何曼叹息的时候,龚都却是喜上眉梢,瞬间变了颜色。

现在他进讲武堂去读书写字已经成了定局,没有办法去改变了,多几个一起垫背的好兄弟也不错啊。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才是好兄弟啊。

“先别急着高兴。”

许安看着幸灾乐祸的龚都,冷笑了一声。

“顺便一提,刘辟将会兼任讲武堂的第一任督导官,到时候学业最差的学员,将会收到惩罚,诸如旷课之类违纪的学员自然也是免不了惩罚。”

龚都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机械的转过了头去,看向许安,随后露出了一个比哭还要难看的表情。

“这……没必要吧……”

刘辟那老小子,和他虽然是多年的好友,但他却不想被刘辟管束啊。

正是因为是多年的好友,所有刘辟肯定对他毫不留情,到时候真的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了。

又要考察学业,又要考察日常,龚都只感觉头大如斗。

众人看着何曼和龚都两人,又是发出了一阵哄笑。

“想来想去,也就刘辟能治你们几个了。”

许安避开龚都的视线,无奈道。

“现在所有的将校基本都识字了,部曲里面开办的识字班也颇有成效,越来越多的人识字,你们四个人,居然拖到现在连字都不识,这一次必须给你们四个人的问题解决了。”

“身为将军、校尉,连写着军情的密报都看不懂,还需要文吏或者是亲卫来翻译,这可是大忌。”

许安摇了摇头,不识字,不通军略,龚都永远能只能当一名骑将,何曼永远都只能当一名冲将,永远没有办法成为一军之主将。

龚都和刘辟两人一起和他进入太行山。

刘辟是黄天使者出身,他在意尊卑,在意许安的地位。

众人都称许安为大贤良师,为明公,只有刘辟一人,从许安晋为大贤良师时,就一直是称呼其为主公。

但是龚都不怎么拘小节,和许安的关系不同于刘辟,倒是更像是兄弟。

当初不是何曼殿后死战,恐怕也没有他许安今日。

所以许安一直有意提高龚都和何曼的的地位,想要给龚都和何曼更多的权力,但是碍于两人的局限,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

眼下太平道内派系已经初具雏形。

黄巾派系、并州派系、四州派系、冀州派系,派系的争端,也开始已经有了一些苗头。

许安现在的地位,虽然无可撼动,四方派系的纠纷也不激烈,但是也要未雨绸缪。

党争,派系之争,良性竞争还好,一旦发展成为恶性,绝不是什么好事,黄巾军将陷入内耗之中,根本无力扩张。

派系之间互相倾轧,为了争权夺利,清除异己,甚至无所不用其极。

内部的倾轧会急剧损耗实力,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有鹰狼卫在手,许安暂时能控制四方派系,现在的四方派系也没有成长开来。

许安想要提拔龚都、何曼、周仓、裴元绍等一众老黄巾军将校,因为他很清楚,这些人永远会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只要他一直是太平道的大贤良师,他一直是黄巾军的将军。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许安用折扇敲了敲案桌,止住了略微有些喧哗的众将。

“‘太平道陆军学院’和‘讲武堂’的祭酒由我亲自担任。”

“‘太平道陆军学院’设正副系长六人,日讲官二十四人,督导四人,第一期学生,共招一千零四十人,军候四十人,屯长两百人,队率八百人,军候、屯长,队率,皆率先培养正职,各曲各屯各队正官入学,其职位暂时由副官担任。”

“‘讲武堂’副职为监丞,由阎公担任,督导则由刘辟兼任,共设军阵、行军、训练、领军、后勤、战术、军略七科,一月一试,半年一考,一年一测,陆军学院考核也同讲武堂一般。”

“敬遵明公钧命。”

房舍中,众将皆是恭敬下拜。

许安自提为祭酒的事情,没有人反对,他的威望已经在黄巾军中达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

祭酒是一院之长,许安也没有打算将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其他人。

就算是他对阎忠十分信任,但也没有想当甩手掌柜的意思。

天地君亲师,老师在此时的地位十分崇高。

正如《荀子·礼论》中所记载: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

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后世的科举鼎盛之时,士子科考被录取后,称监考官员为宗师,自称学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