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1节(2 / 2)

加入书签

汉时其实对于文武并没有分的太过详细。

现在也并没有“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这样的话。

军卒也不叫丘八,武将也不需要对着文官垂首听令。

卢植虽然是经学大家,可称大儒,但是其也能提刀上马,领军打仗,他做过中郎将,也曾进过尚书台。

皇甫嵩、朱儁也和卢植一样,都曾被汉灵帝拜为中郎将,虽然两人没进过尚书台,但是后面也做了议郎、做了光禄大夫。

此时的大汉尚武之风依旧盛行,游侠之风也未曾断绝。

这是一个还算不错的时代,一个还没有让人性彻底的扭曲的时代。

有太平道作为基础,要想扭转人们的思想,并非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秋去东来,又是一年年关将近。

这是许安最初入主并州的时间,已是过去了整整两年有余。

距离四州黄巾进入并州,也已经是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了。

这一年间,四州黄巾按照许安和阎忠等人经过了无数次商议,推翻、修改,最后制定下来的计划最终成功安定了下来。

期间虽然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但是都被一一化解。

以工代振,使得四州迁徙过来的民众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获取了一定的钱财,也让农民在农闲的时间多增添了一分收入。

而这一举动,也让许安收获了一大波民心。

因为修路搭桥这些事情本是徭役,并没有半分工钱的徭役,若是延误,还要被监工责罚,每日吃不饱,穿不暖,哪里还有什么工钱可拿。

所以这些前来务工的民众积极非常,完全不需要负责管理的黄巾军军官多说什么。

并州的道路,还有公共设施因此得到了修缮,比之许安当初刚入并州之时,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黄巾军查抄了大量世家豪强的钱财,大部分世家豪强的坞堡在配重投石机之下完全就是不堪一击,只有少数的坞堡地势不好,无法展开,没有被配重投石机所打击。

不过那些坞堡逃过了配重投石机,逃过了黄巾军的正规军,却没有逃过鹰狼卫和六扇门。

河东郡平定,更是让许安又得到了一笔巨财。

河东郡世家豪强的财富,远胜过昔日的并州,就算河东郡的豪强提前转移了不少的资财,但是留下的资财还是让许安一夜暴富。

以工代赈的工钱完全绰绰有余,而粮食收到了董卓运来的军粮后,更是丰足了不少。

结余的工钱,不仅改善了黄巾军治下普通民众的生活,还使得黄巾军辖地内经济复苏的越加的快速了。

一些机敏的百姓,也是抓住了时机,做起了货郎,游走在乡亭聚落、各处的屯田兜售东西。

商队游走在官道之上,现在的并州终于不再是如同当初许安刚入主并州那般,没有多少的人气了。

失去了世家和豪强的并州,再度焕发出了活力。

事实证明,没有那些高高在上世家,没有那些横行乡亭豪强,没有原来的那些官商勾结商贾,社会依旧会运转,而且是良好的运转下去。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民众,而不是那些世家,那些豪强,更不是那些商贾。

第五百二十二章 学院

随着四州百万民众进入并州,安稳了下来,太平道也正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各地持续增设学堂,修建道堂,各处的工坊也建立了工坊学院。

第二期、第三期符祝也从道堂之中,加入到了政务和军伍之中,为在前几次大战之中损失颇重的黄巾军及时补充了新鲜的血液,缓解了太平道政务的压力。

“讲武堂”和“太平道陆军学院”两座军事院校,于晋阳落成之后,黄巾军的军事也开始慢慢的步入了正规,现在许安不要太过于担心军官的素养问题了。

接收了系统化教学的中下级军官,和接收了基础战略,熟悉了兵书的将校,将会进一步提高黄巾军的战斗力。

如今汉军军中的军官素质确实更高,他们拥有着渊源的家学,他们拥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条件去学习。

但是不久的将来,如果他们不做出改变,那么黄巾军将会迅速的超过他们。

拥有着渊源的家学的汉军军官却是少数,他们死去之后,却难以弥补。

但黄巾军如今设立军事院校,集百家之所长,系统化的教学,教授基础的知识。

却可以迅速培养大量的合格的军官,他们可能称不上优秀,但是他们大部分都可以胜任他们的职责,他们将会是合格军官。

正因为如此,黄巾军就算是战死了大量的军官,但是黄巾军却可以迅速的弥补。

虽然这么说很残忍,很无情,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起义是革命人民为反抗反动统治而举行的武装暴动。

而革命必然会导致流血牺牲,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被推翻的阶级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用最酷烈的手段,最残忍的手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想要解放天下,一统天下,必然要经历无数的艰难险阻。

而要度过无数的艰难险阻,必定会有无数的人倒伏在终点之前,必定会有无数的人牺牲在前行的道路之中。

“太平道医科大学”也在七月的时候,正式在晋阳建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