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7节(2 / 2)

加入书签

而且就算是把《步兵操典》放到了汉魏两庭高层的手中,只怕是这种练兵的办法也难以推行下去。

黄巾军之所以能够将《步兵操典》的内容落实,是建立在识字率不断的提高,以及军中符祝,军官的共同作用,对于军官的素质要求颇高。

这個军官,不仅仅指的是军司马一级的军官,而是队率一级,屯长一级,甚至什长都算在其中。

《步兵操典》一书,是为黄巾军量身定做的一本军事基础训练手册,而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军队。

许安可以将所有的军官,无论军职高低,出身如何都送往专门设立的军事学院训练学习。

但是在汉魏两庭之中,这却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那些浑身肮脏的泥腿子,出身卑劣的庶民怎么配和他们一样接受教育?

他们珍藏的家学只能教给本族的子弟,外姓人终究是外姓人,家学绝对不能外传。

所以就算是许安毫不遮掩的开办学坊,开办军校、医院,但是汉魏两庭却一直没有效仿。

汉魏两国的官员何止万人,但是却是没有一个人在朝堂之上将这个问题提出来,所有人都默契的避开了这个有些敏感的问题。

只是虽然汉魏两军只是学到了黄巾军的表面,学到了皮毛,但战力仍然是有了不小的改观。

队列的训练,还有各种各样针对的训练的办法被学去之后,最直观的便是军容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征募的新兵也因为有队列等训练的,也能够更快的走上了战场。

就在许安在研究汉魏两庭之时,汉魏两庭之中的人也在研究着太平道,研究着黄巾军。

他们无法复制太平道,但是他们却可以从其身上学到不少的有用的东西,可以用在他们自身上的东西。

锦衣玉食,是世家豪强的锦衣玉食。

歌舞升平,是世家豪强的歌舞升平。

长乐未央,是世家豪强的长乐未央。

那些繁华虚伪的景象,和底层的升斗小民根本没有任何的关联。

普通的小民,在大多数世家豪强的眼中和地上行走的蝼蚁一般渺小,这数百年来间,只有少数的几次,那些世家豪强将小民放在了眼里。

黄巾起义,真正的让世家豪强感到的恐惧。

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那些他们一直以为只不过是蝼蚁,愚昧无知的小民,在团结起来之后,却拥有改天换地的力量。

有了威力强大的“抛车”,那么邺城那坚固的城墙将不会再成为问题。

这个时间段,孙坚带领汉军进攻邺城。

袁绍在邺城能够调集勤王驰援邺城的军队却是少之又少。

袁绍若是想要调兵,只有从三处地方调兵。

一是从洛阳地区、河内郡两地调兵前来。

二是从青州的平原郡调兵,也就是调撤离到北岸的青州魏军和驰援的军队支援。

三则是幽州的三郡乌桓和幽州本土的军卒。

从洛阳地区、河内郡两地调兵前来,但是还要留下足够的人员防守,那么能够征调的军队不过数千人,杯水车薪。

从青州黄河以北的平原郡调兵,那么正好给了如今还在青州的汉军的一个绝好的进攻机会。

一旦鞠义带领着麾下的主力前往驰援邺城,那么青州汉军便可以毫无顾忌的渡河北伐,一口气将整个青州都收入囊中。

而最后一条道路,从幽州的三郡乌桓之中再度征兵,以及征调守卫幽州军卒。

这一条路确实可信,黄巾军暂时没有任何南下的举动,有东部鲜卑稳住北疆,不需要太过于担忧公孙度和许安进攻幽州。

但是这一条路,孙坚怎么可能想不到,汉庭的一种谋士又岂全都是酒囊饭袋?

现在幽州本土的守军,还有三郡乌桓却是根本无力南下驰援邺城。

因为有一个人挡住了幽州军的回防,而且不仅仅是挡住了幽州魏军和三郡乌桓的南下,还极大的威胁到了如今屯驻在青州平原郡的鞠义部。

那个人不是什么凭空冒出的人,他正是原本盘踞在幽州,人称白马将军的都义侯公孙瓒。

这一切都还要从初平二年(191年)说起。

公孙瓒斩杀了刘虞之后,也激起了三郡乌桓的反抗,三郡乌桓起兵要为刘虞报仇。

袁绍当时正和公孙攒僵持不下之时,与当时的乌桓峭王、鲜于辅达成了共识,引诱公孙瓒北上救援涿郡。

乌桓峭王因此和鲜于辅合兵一处,南下进攻涿郡。

公孙瓒于是领军北方,意图先剿灭了幽州的叛军,再去对抗袁绍。

公孙瓒带兵一路北上,与桓峭王、鲜于辅两人军队于鲍丘遭遇,双方爆发大战。

就在鏖战之际,麴义领大军赶到。

公孙瓒军不敌溃败,鲍丘一战,袁绍军斩首二万余级。

屡战却是屡败,公孙瓒麾下部曲也是因为连番的惨败,士气低落,军心难振,根本无力再战,最后公孙瓒只能是率领残部逃回了易县。

公孙瓒麾下最为精锐的白马义从也是损失殆尽,悉数战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