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节(2 / 2)
“按照此前明军的情况推算,明军如今武卒营、锐士营、陷阵营、黄天使者等步卒受到的损失只在千人左右,其骑兵部队伤亡在三千余人左右,都是在玉泉亭。”
“也就说,现在许安麾下还有五万名精锐,其中有两万余名精骑,辅兵还有万余,这样的数量已经和我军人数相差不大了。”
“我军看似人多势众,但是实际上战力却是远不如明军,那些乡勇民夫守城还算堪用,但是野战根本指望不上。”
“这些我都清楚。”
刘协神色凝重,郑重其事道。
“这……”
王允脸色微变,刘协所说的和他所想的完全一致。
如果是这样,那么刘协此次御驾亲征看来并非是因为其年轻气盛,而头脑发热做出的选择。
“既然陛下明知如此,为何还要选择亲征,在彭城与明军决战?”
“谁说我要和明军决战?”
刘协摇了摇头,否认道。
“嗯?”
王允微微一愣。
好像刘协也确实没有说过是要和明军在彭城决战。
只是一听到御驾亲征,并且下诏召集天下兵马齐聚彭城,就让王允下意识的认为刘协是选定彭城作为战场和明军决战,一战定乾坤。
“司徒且坐,此次军议便是完善彭城之战的细节,现在太尉会为各位讲解一下大概。”
王允被刘协拉着坐了下来,随后刘协这才回到了首座。
众人坐定,有绣衣使者将一幅巨大的堪舆图带进了殿内,将其悬挂在殿内众人都能看得清楚的地方。
作为太尉的刘宠此时也站了起来,走到了堪舆图的近侧,开始了军议。
“明军势大,若是正面对抗,我军战胜概率不足两成……”
“因而此次作战,其目的并非是真的为了与明军决战。”
“彭城之战,只是诱饵,引诱明军前来决战,许安若是知晓陛下亲征之事,绝对不会放过这一次良机,定然会带领大军向彭城进军。”
“而我们要等的,正是彭城之战的爆发。”
“明军虽然士气如虹,精兵强将众多,但是正因为许安实行精兵政策,这一次带来了七万军兵,但是被其攻占的青徐之地,共有九郡九十七邑,治下人口数以百万计。”
“这些城邑大多新收,明军要若是想要将其尽皆掌控,必然需要不断分兵,要维持治安,每一城都需要留下一定的兵员。”
王允双目微眯,打仗并非是儿戏,攻城略地之后想要迅速的恢复战前秩序也颇为艰难,就算是主动投降,但是也无法完全放心以原先的守军来守卫城池,否则一旦有变,这些城池顷刻之间又会重新改旗易帜。
许安用兵确实顶尖,无论是攻略并州还是凉州以及司隶、益州等地都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收入囊中。
但是因为太平道自身的体量问题,以及性质的问题,消化这些广阔的地盘花费的时间相当之久。
毕竟太平道是真的用刀在那些本土的豪强世家身上割肉取食,八成的家财,九成的田地,还有所有的矿场、林场,以及所有的特权,这如何不让他们心痛,难以接受。
青徐两地的世家豪强还有城邑之所以愿意投降,可没有多少真的是想要加入太平道,一切都只不过是因为明军势大迫不得已才选择投降。
许安这一次一改往常,接连攻占青徐两州,目的就是为了攻占淮水,不想给汉庭南迁的机会。
因此若是许安不分兵放手,此时后方的守备必定空虚,而若是许安分兵防守,那么前线的兵力必然不足。
无论是何种情况,汉庭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此战,其目的是在于收复淮水一线的城邑。”
“我军进驻彭城之后,主要以防守为主,一旦明军上钩与我军交战,淮水水师立即东进,全力夺回淮水中下游控制权。”
王允心中微动,在这个时候,最正确的行为,确实是立即调动处于淮水其余各地的水师以及陆军找寻机会,重新夺回淮水的控制权。
江淮平原支流密布,利于水军巡逻和相互支援,利用密布的水道可以迟缓明军的进攻,再辅以游兵骚扰,坚城固守。
明国海军进入淮河的战舰极为有限,因为其大部分的海船都是尖底战船,容易搁浅,加上如今还是冬季。
淮水和黄河不同,流量大于黄河,而且也没有封冻期,但就算如此在冬季,淮水的水位仍然会下降许多。
能够从海上进入淮水之中的明军战船仍然较少,而明军的战船设计之初便是为了在海上作战,所有的形制都是福船和软帆船。
这些战船的战斗力自然是没有汉军在淮水之上部署的淮水水师,在江河湖泊之上,没有火炮火器的时代,楼船这些内河战船的战斗力还是要强于福船。
“荆襄水师也被诏令向东,他们将会经由大江开赴淮水,一路直达寿春周边,在此处构建防线。”
淮河防线的核心重镇是寿县和合肥。
历史上,东吴意图拿下汉魏控制的合肥,将防线推至淮河一线,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
而南宋因为守住了合肥,使当时强盛无比的蒙元迟迟不能度过淮水,击破南宋,直到另一处重镇襄阳的陷落,才使得蒙元击破固守南宋。
淮河和长江其实虽然水系不同,但是实际上却是有水道将其相互连接在一起。
之所以说守江必守淮,这便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长江的水师可以通过这些河道源源不断的将补给、军卒运送到淮水附近。
南北朝时期,南朝可以利用淮河和泗水等体系,形成便利的水上交通线,运送粮草、补给,持久作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