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节(2 / 2)
至于交州,许安很清楚士燮,士燮不是什么汉室的忠臣,真要是忠臣,也不会像这样行事,早早的便会前去觐见刘协,不至于等到最后刘协对他下达最后的通牒。
在汉室覆灭,面对明军的进攻节节败退的情况之下,士燮绝对会选择投降,交州的降表此时多半已经是在了路上。
反抗没有任何的用处,那些世家豪强也并不愚蠢。
逃,根本无法逃亡,逃到哪里。
抵抗,又怎么能够打败明军。
说实话,许安倒是希望他们抵抗,只要他们抵抗,他便可也名正言顺的直接将那些世家豪强全部清除掉,不会引起任何其他人的反抗,也不会在国内引起任何不好的影响。
战事基本上已经结束,许安只需要带领着大军进入陈都,在那个时候天下都将被他所掌控,明庭也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的国家。
不过,统一并非是结束……
正如许安此前在彭城所说的那一句话——属于我们的时代,开始了。
汉庭覆灭,旧时代确实已经消亡。
但是如今新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打天下难,但是治理天下却是更难。
现在的明国表面看起来,国内政治稳定,军事强盛,各地没有任何叛乱的苗头,那些归降的官员恭敬无比。
但是实际上内中却是暗流涌动,在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无数的黑影在其中摇动。
许安很清楚,明国如今的内忧外患,还有各项的问题,都只是因为他的威望,还有军队的威慑之下而暂时没有显露出来,隐藏在皮肉之下。
而这些问题,他必须要一一处理,否则他亲手建立起来的这个国家,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滑入深渊。
每年定期的秋狝,其实就是许安的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秋狝的地位之所以被他提高了许多。
之所以规定定期围猎,并非是为了消遣解乐。
而是有更深层的含义。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围猎可以培养尚武精神,每年的秋狝之时,各州郡都可以挑选善射的军卒参加。
而同时黄天使者、陷阵营、武卒、锐士等直属军也同样会有人参与,还有明庭之中一众达到正五品的武官都要参加。
除此之外,北地、西域、辽东、南疆那些臣服的部族都需要派出射手来参加秋狝。
除去培养尚武的气氛之外,还有用武力威慑周边诸国,国内诸部的潜在含义。
同时收各族的精锐,编入军伍之中,削弱其力量。
现在明庭所拥有的疆域已经快要达到了界限,不算是周边的附庸国,单说设下了行省和都护府疆域,已经是比历史上的盛唐还要广阔了。
当然,这并非是因为现阶段明庭的国力要比唐朝鼎盛时期要强,而是因为此时明庭周边的国家在这个时候还要孱弱许多。
当初唐朝开始扩张之时,北有东突厥,西有西突厥,南有吐蕃,在唐王朝击破了西突厥后,还遇到了当时崛起了的阿拉伯帝国。
唐朝时期,中国的科技各方面虽然仍然处于领先,但是这个领先并非是代差。
而这个时候,华夏周边的国家和部族很多都还没有踏入铁器时代,要么是没有铁矿,要么是冶铁技术不足,那些踏入了铁器时代的国家,他们的冶铁技术也根本没有办法和华夏相比。
无论是汉庭还是明庭都要甩了他们几乎一个时代,时代的差距可不是那么容易逾越的。
当武器、甲胃存在代差,军兵的训练方式不同,战争就会演变成了一面倒的屠杀。
一汉当五胡是因为这个原因,欧洲大航海殖民时代也是因为如此。
百年之前,窦宪击破北匈奴,横扫漠北,燕然勒石,北地对于中原的威胁被降到了最低。
东汉虽然比起西汉武功要弱了一筹,但是仍然是傲视群雄,诏书所至,周边的国家部落无有不从者。
乱华的北地部族,原来哪一个不是被汉庭呼之即来,喝之即去的附庸?
许安于长安开国,建立了明国之后,凉州稳定,轻而易举的便占据了西域,只是派郭泰带领着五千的骑兵便几乎慑服了整个西域。
那个时候的西域能凑出数千人部队的国家都可以称的上一声大国,至于兵仗完备,那就不要奢求了,如何能够敌得过当时几乎全副武装的武骧营骑军。
明军入主西域之时,大宛国虽然不忿,但是也是毫无办法,只是不愿意臣服,而没有挑衅明庭在西域的统治权。
疆域太过于广袤,扩张太过于快速,为如今的明国埋下了很多的隐患。
而国内那些没有彻底清除的世家豪强,他们也不甘心就此没落,他们将会在另一个战场之上费尽心机想要取胜,重新掌控国家。
第九百零二章 尊民
睢阳城外,一众睢阳城的官吏早已经在城外等候了多时,他们恭敬的立在道路的一侧,等待着许安的到来。
许安规定,献城投降,明庭的接管官员到来之后,全城官吏皆需要出城迎接。
这一次举措,是为了彰显明庭官员的权威,减少取而代之后受到的阻碍,同时也让那些世家豪强还有官吏都认清事实。
许安很远就已经看到了出城迎接的一众睢阳城的官吏,但是他并没有加快脚步,而是仍旧保持着不急不缓的速度。
对于这些人,他没有什么礼贤下士的心。
许安心如明镜,他很清楚这些人之所以投降只是因为他们心中恐惧,恐惧他手中的刀兵,恐惧于明军、恐惧于鹰狼卫,而非是真心臣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