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8节(2 / 2)

加入书签

“那些外国的使臣真是没有见过世面,见到新得了两口大鼎,就惊讶成了这样。”

就在外国使臣的席旁侧,正是一众明国学生的席位。

这一处地域,所有的人都是学院的学生,而且他们都并非是普通的郡学生、蒙学生。

他们都通过了国考或则是学试,都是国学生和军校生,还有工学院和医学院的学生。

长安城不仅仅有石渠、天禄两座国学院和太平道军事院校一座军校。

还有两座医学院以及一座工学院。

两座医学院,一座是华佗任职院长,另一座则由张仲景任职院长。

两座医学院的名字也得到了有了变更。

华佗是大明帝国陆军军医学院的院长,而张仲景则是担任大明帝国医科学院的院长。

医学院有了一些改革,细分了一些医科,两座医学院一西一东,遥相呼应,被一条横着的街道连接在了一起,两所医学院皆是单独设立一坊。

军医学院主攻外科,而医科学院则是主攻内科。

原本各地工坊之中的学坊只是教导基础,但是后来建立的工学院,国家已经不再紧缺普通的工匠,而是需要更具有创造性,更具有学识,能够明白其远离的工匠。

于是当各地的大型工坊逐步搬迁到长安城之后,工学院也便应运而生。

长安城内工学院的原称为“太平道理工学院”,现称为“大明帝国理工学院”。

这些理工学院的学生只要完成了学业,将直接保送入研究工坊之中任职,并直接授予六级中品工匠的称号。

如今现行的工匠分级制度,四、五、六级便是中品工匠,六级中品工匠只差一级便可以晋升为高级。

虽然不能做官,但是却能够拥有同等的待遇,甚至比起同级的官员,其所能享受到的待遇更为优厚。

如今长安城内,共有高等学院五座,一座军校、两座国学、一座医校、一座工学院。

城内正在筹建的还有高等院校还有两所,一所是道政学院、另一所则是张仲景担任院长的医校。

等到全部建成之后,长安城内将会有七座高等院校。

而高等院校,现在全国算上筹建的也只有八所,唯一一座不在长安的,便是太平道海军学院,毕竟长安并不靠海。

樊阿嘴角撇了一撇,露出了自得的神色。

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话痨,心直口快,喜怒形于色,基本上都是想到什么便说什么。

如今坐在他身边又是陈生,两人相识多年,樊阿自然也更没有什么顾及。

他也不怕自己的话被那些外国的使者听到,难不成听到这句话那些外国的使者还能拿他怎么样?

这里可是长安,是大明的首都,道君脚下,首善之地。

敢在长安生事,是觉得鹰狼卫的刀不够快,还是觉得卫戍军的弓弩不够准?

陈生扶着额头,有些无奈。

“这些使节远道而来,好歹也留下几分薄面。”

幸好他们所在的地方离使臣席稍远,樊阿的声音多半传不了那么远。

谁说就是听到了也不会怎么样,但是多少让人感觉有些尴尬。

“樊兄要求倒是高了些,那些外国的使臣,所谓一国之地不过方圆数百里,甚至不足我大明一郡一县之地,何曾见过如此盛况?”

有人笑着说道,言语之中无不透露着自傲。

樊阿虽然心直口快,但是正因如此极对一众军学生的脾气。

拐弯抹角,扭扭捏捏算什么大丈夫?!

“不过陈兄说的也有道理,这些使节远道而来,多少也应当留其一些体面。”

“我等身为学子,也应当有上国生员的风范,若是做出有失礼节之事,倒是让人生笑。”

田广皱了皱眉头,他虽然和陈生两人经常作为对手,但是这一次他觉得陈生的话并没有错。

这些使臣远道而来,他们国家如今都是大明的附庸国,很多国家都仰慕王化。

多少应该也给一点尊重,以免使得其生出了间隙。

他的话语自然是引得不少国学生皆是点头附和。

田广见到自己的话得到了众人的称赞,当下也是有些自得,于是又说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如今天下初定,四海昌平,这些国家也是我国外围之屏障,应当以笼络为主。”

“田兄此言差矣。”

一名头戴着铁冠,身形有些显胖的圆脸青年盘膝坐在地上,双臂环抱在胸前。

“诸国部族、多畏威而不怀德,有小礼而无大义。”

“臣服我国,也不过是因为我国军力强盛,畏惧于我军兵锋之盛,恐慌于我军铁骑之固。”

陈生循声望去,认出了那圆脸青年的身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