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9(1 / 2)

加入书签

</p>

</p>

,抓得很准。”

“这一幕无论是句子停顿点也好,台词的轻重缓急也好,自己加的小小一声抽气也好,都让人在听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角色情绪的流动。”

齐誩听到这里,嘴角不由得轻轻往上扬。

是的,他以前和沈雁对戏就是这种感觉——仿佛置身场景当中,对方的动态和神色看得一清二楚,自己可以根据这种画面感作出合理的反应。

“接下来讲讲你的对话感。这点我刚刚很少提,因为选手中能体现出对话感的人不多。所谓对话感,就是指在配音过程中注意到自己说话的对象是谁,根据对象考虑语气,让人觉得即使没有对戏的人,也好像有那么一个人存在着那样。”既然沈雁把一些以前没有讲到的东西展示出来,蒲玉枝当然不介意给众人点出,“说话过程中,我感觉到你的萧山老叟一边说话一边在思考对手戏的人的心情,而且可以从你的语气里,猜测出对方大概是什么样性格的一个人。”

“最明显的应该是第二幕和白轲的对话。很多人似乎都不知道白轲生性自卑多疑,特别是被人拿来和同辈作对比的时候。所以我听见你的处理,有种眼前一亮,心想‘哎呀,原来有人会注意去体谅白轲的感受了’。”

“比较出色的地方是那句‘你师弟他’之后的停顿。前面有几位选手也在那个地方停顿过,不过很多人只是语速拉慢,没有注意把音调也降下去。听你压低声音的时候,我觉得我甚至可以看到白轲站在对面,听见师父提起师弟脸色一变的画面。你的语气变化听上去就像是因为看见他脸色不好,心生愧疚,用更委婉的方式去把话说完。而且对秦拓先扬后抑的处理是对的,一般来说先要责备几句小徒弟,让大徒弟听了觉得稍稍舒服一点,然后再提小徒弟值得他学习的地方,这样一来他更容易接受。至于后面表现出来的一个慈父担心即将下山的孩子的感觉……不用我说,相信大家一定听得出来。”

蒲玉枝说了长长的一大段,又开始哗啦啦翻页,传到齐誩耳中无比清脆动听。

她一边翻一边还喃喃自语:“对28号选手,其实很难效仿其他人那样单单评价声线,或者单单评发音、基础分、感染力等等,因为已经相辅相成融合在一起,缺一不可。我更倾向于放在一起点评,所以一幕幕说好了。”

如她所言,接着是第三幕。

“28号的第三幕是今天这场比赛里我听过的之中印象最深刻的——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我想大家心里有数,不然现场投票率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九十了。”

蒲玉枝如实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听众们的反应她一直默默看在眼里,只不过直到现在才说出来罢了。

“一个角色要活过来必须要有感情,然而光是表现出这种感情还不够,能不能达到让听众产生共鸣的地步,决定了这个角色的成败。之前我有解释‘基础分’和‘感染力’的区别,有些同学听不太懂,其实‘基础分’是评价选手能不能表现出感情,当然这种感情表达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感染力’是指在正确表达感情的基础上,有没有把听的人拉进去,有没有使人为之震撼。”

“之所以需要正确的感情是因为这样才符合心理逻辑,不符合逻辑的东西经不起推敲,永远打动不了大家。但是光是‘正确’还不足够打动别人,还需要‘真实’。”她慢慢道来,“很多人认为配音过程中,声音是最重要的,这点没错,不过空白也是很重要的。在28号你开始说话之前,留有很长一段空白。一开始我也以为是幕和幕转换间的停顿,但是停得太长了,我才忽然间意识到这个是在表现角色当时久久说不出话的痛苦心情,当你开口艰难地说第一句话,我就更加确认这一点。”

“至于你语气把握得怎么样,前面已经提到很多,就不必我一一说明了。对于所有选手来说台词都是一样的,提示都是一样的,看大家怎么样在其中求变化,加入自己的特色去让台词变得丰满而不苍白,这些都是要靠非台词的东西,譬如拟声词、笑声、哭声等等辅助。”

“最后那里由苦笑慢慢转为哽咽的处理,是剧本上完全没有讲到的,本来不那么突出的台词,因为加上了这些之后突然间变得非常有真实感。我作为一个老师那么多年,基本上伪装出来的哭和真哭一听就能听出来……我想,后面这段你应该是真的在哽咽。要知道,配音员在那么短的配音时间内能够进入角色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可以想象你揣摩过你要配的角色,体会得到角色当时的心境,理解他的心境。这些东西不是全心全意投入进去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你做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