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2(2 / 2)

加入书签

“三家私塾大考,前来考试之人却不仅仅只是三家私塾之人,还有许多县城周边的学子,这些学子并不像徐絮那样只是在家自学,多少都是在村塾读过的。

只是村塾的水平,终究比不上县城私塾的水平。

徐絮光是在人群中站定的这会儿时间,就不止一次听到旁边的讨论声,说是这三家私塾,先生都是举人,光是这一点,就足以叫人趋之若鹜。

徐絮年岁小,再加上常年营养不良,看上去比实际的年纪还要小一些。

如今她在家学习,徐祖父更是将她当成宝,拦着不让人群挤到她。

可即便如此,依然有人直直撞了过来。

徐絮抬头,看着来人正要说话,却被徐祖父拉住:‘絮儿,这里是县城,可不能再得罪人了,这些人是童生,又出现在这里,怕是家底丰厚,这县城的私塾不好进,等咱们攒了钱,回头找个秀才先生,也能有机会科考。’

在徐祖父的絮叨之下,差点撞上他们的几人目光也扫了过来,只是一眼,徐絮就知道这几人认出了她。

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先前在村里,被她气跑的童生。

几个童生自然是认出了徐絮,见她出现在这里,大概猜到她的想法,彼此低声说了几句。

……

三家私塾联合大考,又有免束脩这样的好事,自然来了不少学子,为了让这些学子都能考试,他们甚至还借了一个大堂,供学子考试。

不过在考试之前,还有‘口试’,不用纸笔,以口试应答,若是连口试都答不上,就没必要参考后面的笔试了。

徐絮自然也在其中。

但在她站定后,先前那几名童生,却也站到了她的身后。

她一开始还不知道什么原因,直到轮到她的时候,她被后面的人推到了另外的队伍去。

既然是三家私塾联考,试卷也是由三家分批,徐絮原本是在左侧队伍,被身后的人一挤,就到了中间。

而在她面前口试的老师,问的都是关于‘孝’的问题。

而宰予,曾与孔子有对话‘三年之丧,期已久矣!’,被孔子评了一句‘予之不仁也!’

宰予认为父母去世服丧三年太长了,只需要一年就足够,可孔子却认为孩童既然要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照顾,父母去世,子女自然应当服丧三年,以报父母亲恩。

在孝顺这条路上,宰予在普遍人的想法里,是不太孝顺的,学子学《论语》,若是从宰予的角度深入学习,思想自然受到宰予影响,最终写出来的‘大作文’,自然也不可能得到面前这位口口声声不离孝顺的先生认可。

徐絮偏过头,正巧与笑嘻嘻的童生四目相对。

她的背诵肯定没问题,问题在于后面的笔试。

进了考试的堂屋,远处那童生看她的目光更加直接,瞎子都能看出对方眼中的恶意。

……

徐絮摆好笔墨,没过多久,就听到了她这次考试的题目。

‘请诸位考生答:[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这次的题目并不难,但果真以孝为题,此题来自于二十四孝之一,孔子弟子,闵子骞的名言。

当然,也是徐絮最近的老

</p>

</p>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