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节(1 / 2)

加入书签

盛瑗只笑不答,谁不害臊了?这不是刚才已经害羞过了,现在正跟爷爷谈正事嘛。

不过经孙女一问,盛平顾也觉得自己确实有点无理取闹了。

从客观条件来说,谢良臣是配得上他孙女的。家有恒产,身家清白,本人不仅有才而且长得也俊俏,最重要的是,据他观察打听,谢良臣也没什么风流的癖好,甚至还十分有责任心。

以他如今新科状元的身份,便是他儿子没死,他也没被逐出盛家族谱,这身份配他孙女也是够的。

要说他为什么总要挑剔,一是觉得谢良臣就是故意勾引了他乖巧懂事的孙女,二是谢良臣心眼太多,不老实。

也就是说,谢良臣不是当今文人所推崇的那种谦谦君子,离盛平顾想象中的孙女婿人选还相差一大截。

可是经历了以前些事,他又深刻的明白,做人要是太过耿直忠良,最后也只能沦落到他儿子那样的下场,这个社会是残酷的。

所以,如果真要他选个老实的孙女婿,盛平顾肯定也不愿意。

这真是左也为难,右也为难,只可恨这世间竟挑不出个完人来。

谢良臣进来时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盛平顾坐在石凳上,头偏向一边,唇抿得紧紧的,不知在思考什么,脸上神情纠结万分,等到最后,只能看出他像是在为什么事后悔。

而盛瑗则坐在另一边,也不说话,只一个人出神的盯着棋盘看。

见到这幅场景,谢良臣心里就是一咯噔,老师该不会是反悔了吧?

怀着忐忑的心情进了门,盛瑗先看到他,小鹿般灵动的杏眼先是一亮,然后嘴角微微弯起,颊边两个梨涡时隐时现,腮边也浮起一抹极淡的晕红,甜甜叫他:“谢师兄。”

谢良臣亦朝她温和一笑,然后才朝盛平顾行了一礼:“此去数月,不知老师可还安否。”

盛平顾刚才已经赌气过了,现在倒是能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这个未来的孙女婿,只是有的事还是得先说清楚。

“瑗瑗,我有事跟你谢师兄说,你先进屋里去。”

盛瑗猜到两人要说什么,脸上红霞愈发弥漫,带着羞意轻声道:“嗯,爷爷与谢师兄先聊,我去烧水,一会再端茶来。”说着就快步进了屋子。

谢良臣在对面坐下,等着盛平顾开口。

“这次去京城,你可曾听说了什么?”盛平顾再次把棋盘摆好,同时落下一枚黑子。

谢良臣看着被推到手边的围棋罐,也从里头捡了颗白子捏在手中,随后跟着落在棋盘上,“确实听说了些事,不过弟子知道谣言向来与事实有极大的出入,因此并未相信。”

“是吗?”盛平顾撩了眼皮看他,“你都听说了什么?不如说出来听听。”

既然老师愿意聊这个话题,谢良臣自然不可能错过机会,于是便把江着打听到的几条小道消息都说了。

只是虽是说了,但他却未做任何评价,就像真只听了几条无聊的八卦。

盛平顾见他不吭声,轻哼一声:“要是我说里头有些也不算全然是胡说呢?”黑子紧逼着谢良臣的白子,攻势凌厉。

谢良臣捏着棋子的手一顿,不过很快还是把它放在了该放的位置,语气极寻常的回道:“那老师可愿告知哪条是真,哪条是假?”

盛平顾见他退让,黑子再次紧逼上前,“我得罪了人,被赶出京是真,如何,你可是怕了?”

谢良臣之前听他回答的时候就猜到了,只现在盛平顾亲口回答,他才真的确认。

不过这都没什么,毕竟若对方真想至他老师于死地,不会这么多年了都不下手,既然不下手,可见对方如今根本没把他放在眼中。

“老师得罪的可是翰林院大学士王大人?”谢良臣一针见血的道。

虽然如今大融并无宰相一职,但是古往今来,拜相者,一般都兼任翰林院大学士一职。

并且翰林院大学士还掌管着全国最清贵的部门翰林院,各种机要文书,朝廷诏令,都是由翰林院起草呈递。

大学士专掌内命,朝廷许多重要大事也都要其参与决定,算是皇帝的心腹,实权跟宰相也差不多了。

若是得罪了他,那么想必日子绝对不好过。

王大人代表了文官士族这一边,而吏部尚书张大人虽势头稍有不及,但是因着在全国的实力盘根错节,且连军队中亦有不少武将支持,所以两派势力勉强成相持的状态,还未分出胜负。

弟子的明锐让盛平顾有点吃惊,不过想到他本就聪明,在加上这次会试他又在京城呆了这么久,窥见点端倪也不意外,便点了头。

“没错,我儿子便是因为弹劾他不成,蒙冤入狱,最后身死。”

没想到里头还有这样的典故,谢良臣也沉默下来。

“如今你就要到翰林院任职,若是对方知道你与我的孙女定了亲,恐怕日后的前程是不用想了。”盛平顾勾起一边唇角道。

这谢良臣还真不怕,毕竟就算他不娶盛瑗,自己与盛平顾的师徒名分已定,对方真要计较,那他娶不娶盛瑗根本无关紧要。

只是还有一事他有点顾虑,想先问问盛平顾的意见,便道:“此事老师全不必担心,弟子今天既然来了,便没打算悔婚。”

对面的少年目光坚定,盛平顾从中看出了他的认真,也在心里点了点头,看来自己这个弟子没白收,他倒不是什么见利忘义之徒。

但见谢良臣继续开口道:“只是朝廷如今党争严重,等弟子入京之后,恐怕无法独善其身,不知老师有何建议。”

第54章 返京

五日后, 谢家再次大摆筵席。

因为这次谢良臣考中的是进士,因此来贺喜的人比上次还多,且谢家两个长辈一商量, 还请了戏班子来唱戏,台子就搭在平顶村前头的空地上,打算连庆三天。

经过这么些年,平顶村的情况已经比之前好了不少,因此虽来的人多,但也腾挪得开, 人一多,便有那脑子灵活的人,在周边卖些小东西。

所以这喜宴办着办着, 竟逐渐有开始向庙会发展的趋势,住在附近的人们只要家中无事, 都紧赶慢赶的过来凑热闹,爬上周围山坡上看的更是不在少数。

谢良臣这次不仅请了盛平顾,还请了孙秀才及自己的几个朋友,且这次他没再坐乡绅们那一桌, 而是坐在了盛平顾旁边。

祝明源他们早就知道谢良臣自己又拜了先生的, 同时也很羡慕他能得高人指点, 因此对盛平顾十分的尊敬,甚至暗暗的表现自己, 想看这位高人能不能把自己也收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