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节(2 / 2)

加入书签

“受琴乃妾身分内之事。”雅正夫人回话,头也不抬。

她这不同于平日的生分,又让姜二爷觉得自己行为不妥。这种心情让姜二爷觉得烦躁,他正要大步出府门,却听姜宝在他身后低声道,“二爷,巷内探头探脑的那人,是胡家派来的。”

胡建庄已经派人跟着雅正了?姜二爷挑挑眉,上前几步抬手,“夫人请起。”

雅正夫人不知道他这是唱得哪一出,便听姜二爷低声道,“隔墙有耳。”

这一句话,雅正夫人便立刻明白姜二爷是在做戏给胡建庄派来的探子看。她连日来频繁出入康安各府,为的就是让胡建庄以为她与各府走动,是为了搭线求门路,为父母报仇。

还有哪条线,比姜二爷这条更好用呢?姜二爷现在是万岁眼前的红人,是刚刚在刑场不顾自身安危为民请命的清官。想明白了这一点,雅正夫人起身抬头,向着姜二爷展露笑颜,“多谢二爷。”

雅正夫人气质出尘,长得虽不算漂亮,但一双的黑白分明的丹凤眼似是蕴含了一汪秋水,平日里含着秋日的清冷。这样一笑,若秋日正逢小阳春,让人觉得异常温暖珍贵。姜二爷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笑,他愣了神。

分明是姜二爷搭台唱戏,雅正夫人接了招唱回去,他却没了反应。雅正夫人如此近距离的面对姜二爷惊心摄魄的容颜,着实招架不住,只得冲他眨了眨眼,示意他远处还有人看着呢。

姜二爷回神,异常狼狈地转开目光,侧身抬手,“夫人请。”

“多谢二爷。”

看着姜二爷微微泛红的俊颜,莫说旁人,雅正夫人自己看了都觉得心神一荡。姜二爷的演技炉火纯青,雅正夫人自愧不如。

姜二爷觉得自己从来没这么狼狈过,他扯了扯衣裳,抱怨道,“不是要入冬了么,天气怎还这么热?”

热吗?姜宝颇为纳闷。

姜猴儿却立刻上前给二爷扇风,“今年的天气邪性得很。该热的时候不热,该冷的时候又不冷!”

“就是。”姜二爷望着柿丰巷内一株株挂满柿子的大树,吩咐道,“你去衙门里叫些兄弟来,今日便将巷子内的柿子都摘了,免得看着碍眼。”

红澄澄的柿子多好看,怎就碍眼了?姜宝儿劝道,“二爷,大姑娘成亲在即,挂满柿子多喜气啊。”

不用姜二爷说话,姜猴儿就顶了回去,“你懂什么!柿子挂着是喜气,可万一姑爷过来接亲时脑袋上或者马上落个柿子,不是让人看笑话吗?”

“也对。”姜宝儿点头,成亲时必定人挤人,柿子树被晃来晃去,肯定得掉柿子,糊谁脑袋上都不好。

姜猴儿又道,“若觉得树上光秃秃的不好看,那就让府里的针线房做些红花,你挂到柿子树上去啊。对吧二爷?”

姜二爷点头,“这个主意好,宝儿轻功厉害,这活儿就交给你了。”

将死猴子姜幸灾乐祸地笑,姜宝建议道,“二爷,其实呼延图轻功也挺好的。”

“他丑。”

……也对,模样白净的姜宝只得应下了挂花的差事。

学完琴的姜留儿听到西城兵马司的巡街官兵过来摘柿子,立刻跟着五姐姐跑出去看。

巡街官兵们搬来梯子上树,但他们摘了柿子并不带走,而是一篓篓地摆在树下。每送下来一个篓子,提篮子等候的老妇人们就一哄而上,眨眼的功夫就将一篓柿子抢光了。手速之快,让姜留佩服不已。

爬在墙头上的书秋看得馋了,“姑娘,奴婢也去抢几个吧?”

赵奶娘瞪了女儿一眼,“待会儿自有人送过来,哪就用你去抢了。”

“可是,送进来的没有抢回来的好吃。姑娘你看,那棵树上的柿子最甜了。”书秋嘟囔道。

姜留笑眯眯的,“你去吧,多抢几个。”

“是!”书秋立刻爬下墙头,跑去抢柿子。府内几个年纪小的丫鬟和小厮将书秋出府了,也提着篮子跟着跑了出去。

姜留将黎青停在自己身边,便道,“一会儿柿子拿回来后,你也尝尝。”

不能出府的黎青点头,抬着小脑袋跟姜留讲,“我们鹿鸣山里有条山谷,里边长满了柿子。等明年,我和我爹给姑娘们摘一大车送过来,保管好吃。”

姜慕锦没见过长满柿子的山谷,顿时来了兴致,“从这里到你们那边有多远?”

“五十多里路,走路要走三四天。”黎青想了想,道,“我们村里有个老篾匠,我可以请他编装柿子的架子,再远的路也不怕。”

这么远啊,姜慕锦有些失望。姜留将黎青眼巴巴地望着自己,便笑道,“那我们明年就等着吃你和你爹摘的柿子了。”

“好!”黎青欢快地应了。

姜慕锦拉着六妹妹的手,“留儿,你想摘柿子不?姜家庄山坡上就有,咱们跟祖母说一声,去摘柿子好不好?”

还有一个月大姐就要成亲了,府里到处乱糟糟的,姜留也想出去转转,便点了头,“好,咱们跟祖母说去。”

姜慕锦的眼睛立刻亮了,“让二伯带咱们去吧,只要二伯开口,祖母一定会同意的。”

爹爹最近忙得很,可没功夫带他们去摘柿子。姜留笑眯眯地道,“后日大郎哥旬休,让他带咱们去。”

------------

第310章 攀高枝

姜大郎旬休,从国子监回到家里,两个最小的妹妹手挽手站在他面前,央求他带她们去姜家庄玩,姜大郎立刻就答应了。

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姜大郎在老夫人眼里的分量,只比小儿子差了那么一点点,他说要去姜家庄玩,老夫人立刻点头应允,“现在天黑得早,你们明日早些出发,早去早回。”

“是。孙儿把庄子里新鲜的瓜果带回来,请祖母尝尝鲜。”十六岁的姜大郎,也只是个孩子罢了,是孩子都贪玩。

姜三郎立刻嚷道,“祖母,孙儿也去!”

小四郎跟着道,“祖母,孙儿也跟着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