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节(1 / 2)

加入书签

萧绮点头:“既然这样,你怎么还要加班?”

姜禹:“有几个品牌的资料,要抓紧筛出来,明天让营销部去做事。”

萧绮好奇地拿起一份,扫了眼,恍然大悟。

近来她和姜禹沟通少,这件事她毫不知情,难免会有些惊讶姜禹的决策力和行动力。

这几个牌子也都是服饰品牌,以服装为主,有的地方给更年轻的群体,有的定位给商务风的群体,还有的定位前卫时尚群体。

其实之昀手里已经有几个品牌了,虽然之昀自己是做女装的,但旗下还拿了其他小牌子的运营权。

道理很简单,这就像是雅诗兰黛和欧莱雅都不只是一个护肤品牌,也是一家公司,在这两家公司旗下有多个品牌在运营,我只用一个品牌打市场,遇到强敌很容易被摧毁,那我就收购投资一堆品牌,用矩阵思维来跟你打。

市场争夺就是占地盘,我十个品牌一起占,如果这十个品牌都是我生产的,那我会拿高额利润,如果这十个品牌我只是运营,那我会拿到比例很高的运营费。

反过来也是一样,小品牌需要背靠大树好乘凉,也会很愿意将运营权交给这样的龙头大哥,起码在运营方面不用发愁。

再说眼下,萧绮看到这些资料之后,已经基本明白姜禹的意图。

现在外面所有人都以为姜禹是为网络风波而头疼,下午开会说的也是这件事,殊不知姜禹已经在暗中派兵布阵,拓展疆土了,这就是格局上的差异,他没有停下来和绊脚石纠缠,而是直接迈过去走向更远的天地。

等到风波过去,无论是那些制造网络风波的小人,还是竞争对手,或是姜朔、苗新宇之流,等他们再醒过闷儿,之昀已经再上一个台阶,差距越拉越大。

简而言之,好的会更好,差的会更差。

萧绮挑出来几个递给姜禹:“这几家我很看好,也关注了一段时间。其他的你看着办吧,有实力就都吃下来,没有就量力而为。”

姜禹扫过萧绮选的其中一家,笑道:“这个牌子和之昀定位雷同,都是职场独立女性,但定价比之昀低一个台阶。我还以为你会剔除竞品。”

萧绮说:“就是因为雷同,我才觉得更要先选进来。修丽可和hr都属于欧莱雅集团,它们主打的成分都是玻色因,只是比例不同。创造玻色因这个概念,是欧莱雅对它们的品牌认知定位,只要消费者是奔着这个成分去的,大概率会在这两个牌子里挑选,不差钱的选hr,找平替的选修丽可,这样就能确保钱都能进到欧莱雅。同样的道理,之昀虽然定位是职场独立女性,特色感也足够强,可它偏贵,只有极少数集中在北上广深的高薪职场女性才舍得花这份钱,那么二三线城市的这部分人群呢?她们如果也有类似的需求,又要量力而为,就需要找平替。之昀需要多树立几个平替,才可以囊括更多的用户。”

姜禹笑意渐浓:“和我想的一样。”

萧绮歪头看他,其实她也看出来姜禹更中意她选出来的那几家。

但萧绮故意问:“真的么,你不是故意顺着我?”

姜禹一顿:“怎么会,公事上我什么时候玩过这种心眼?”

萧绮:“但之前你才说……哎,算了。”

萧绮话落就要起身,却被姜禹拉住手。

但两人只碰了一下,姜禹就抽手:“你是不是以为我是因为要追求你的事?我还不至于这么公私不分。”

萧绮看了下自己的手,说:“知道了,我去睡了,你别太晚。”

姜禹:“好。”

只是她刚走开两步,姜禹的声音便再次响起:“萧绮。”

萧绮转身:“嗯?”

姜禹微笑道:“晚安。”

他的笑容含蓄而温和,任何女人见了都会怦然心动。

萧绮有一瞬间的恍惚,不禁想起学生时代的他,他就站在教学楼后面的乒乓球台旁边,抬眼看她,在春风中勾起笑。

很淡,却吸引人。

萧绮眨了眨眼:“哦,晚安。”

作者有话说:

谢谢大家的鼓励和勉励,我没事哈~

总之,关注好自己就行啦。

第36章

之昀的丑闻在网络上发酵了三天就淡了, 毕竟不是什么有争议的社会话题。

姜禹这边聘请的危机公关公司,迟迟没有行动。

关于这件事,萧绮也问过姜禹, 姜禹只说还不到时候。

萧绮知道, 他如今正在和那几家或收购或拿下运营权的小品牌谈细节, 他需要烟雾弹,需要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放在外界,以为之昀正在面临公关危机, 而不会关注其它,从中作梗。

又过了数日, 当之昀和那迪斯的合作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当萧绮和秦安合作的联名系列出了第一波草稿图, 当网上再没有人讨论之昀的审美歧视以及邵晓菲事件,当之昀的销售额受到严重影响之后。

就在这个时候,姜禹委托的危机公关公司终于出手了。

其实这次的处理手段套路并不深,甚至不应该说是套路,因为该公司直接拿出来“炒作”的是之昀的此前多年的捐款捐物数据, 是事实。

这件事之昀一直没有对外曝过, 大家对这个品牌的认知也就是职场女性服饰品牌,定价高, 用户不差钱且小众,走舒适、简约风,以及大众搞不明白为什么卖这么贵。

如今事情突然在网上发酵,尽管有一些人跳出来质疑说,之昀开始洗白了, 都拿捐款来说事儿了。

然而捐款数据都是真实的, 还有官方出来认证, 数据也是过去几年累积下来的,是真金白银,并非病急乱投医,急忙忙捐了一笔。

换句话说,有人在偷税漏税,而有人却在默默做慈善。

转瞬间,民族企业的形象就树立起来。

这下舆论也跟着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