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节(1 / 2)

加入书签

随即是任熙熙发来几张图,是她刚画出来的,让萧绮提点意见。

萧绮指出几点,很快就发现,其实她能给任熙熙意见的地方已经不多了,即便她不说,这几处细节任熙熙自己也会修正,这毕竟只是草图。

萧绮忍不住感叹,这就是天赋高和天赋普通的区别,她努力了几年才能达到的程度,任熙熙可能刚起步就有,同样都是指点,她或许要很久才能领悟皮毛,任熙熙就是一点就透的那种。

这大概就是人的多样性,有人可以纵深走得很远,有人纵深很难,就得拓宽别的面,来取长补短。

差不多等了半个多小时,陈炘叫萧绮准备开饭。

萧绮先洗了手,就开始摆桌。

陈炘连着上菜,看得她直咽口水。

等到四菜一汤摆齐了,萧绮忍不住问:“你确定你没有偷偷叫外卖吗?”

陈炘笑道:“就当是你在夸奖了。尝尝看。”

萧绮立刻坐下,吃了口鱼,眼睛亮了。

不需要多余的赞美,她的表情就说明一切。

陈炘却没急着吃,坐下休息了几分钟,萧绮催促他时,他才说刚做完饭需要缓缓,还不是特别饿。

萧绮便从醒酒器里倒出两杯酒。

陈炘喝了几口酒,不会儿才开始动筷子。

陈炘说:“其实之前手有点生了,前段时间才开始加紧练习,有两道菜是刚学会的。”

萧绮:“嗯?为什么要加紧练习?”

陈炘:“大概是因为早有预感,不久就会派上用场吧。”

萧绮顿住:“你还挺会说话的嘛,陈先生。”

因为这道称呼,陈炘笑了,仔仔细细的将鱼肉摘开,再放到她的盘子里。

一顿饭吃得非常和谐,话题切换了四五个,有生活有工作,最后还从明规则聊到了潜规则。

潜规则这块,免不了就要提到根深蒂固的送礼文化。

这件事各个圈子都有自己的讲究,虽然人们都在唾弃这件事,却又无法免俗,做不到完全将其屏蔽。

如果他人靠送礼走关系拿到便利,与其相关且没有得到同样便利的人,就会嗤之以鼻,甚至加以告发。立足点通常都是送礼破坏了公平性。

可事实上,人这一辈子就算再克制,也会有那么几次收礼送礼,事情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还会唾弃吗,说穿了还要看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损。

这个话题是陈炘提起来的,萧绮也听出来他的疑惑,他不是质疑送礼文化,而是不知道如何这个圈子里怎么玩。

萧绮便简单讲了讲,圈子里讲的都是送的低调,送的润物细无声,钱要花在暗处,有的是台面上的关系,来往可以大大方方,有的则是台面下的关系,那就不能搞得人尽皆知。

如果太过张扬,就等着被举报吧,这样作死的行为在圈内也待不久,要尽量远离,以免哪天被揪出来,挖出萝卜带出泥,兴许能扯出一百多号人跟着一起倒霉。

这件事和陈炘聊起来感觉有点微妙,虽然有“政商关系”这个词,可两者之间的规则还是有差异的,走仕途的有自己的圈子哲学,经商的又是另一套手段,两个圈子来往频密,要做到完全划分开是不可能的,因为权力都在公家手里,钱都在商家这边,花钱买通融就成了必走途径。

萧绮说:“同样一件东西,让不同的人去送,效果就会不一样。”

中秋前,萧绮会收到不少月饼、礼品,自己哪里吃得完呢,又不可能到处串门送出去,这浪费的时间成本对她来说不划算,于是她就会给林阿姨一部分,余下的让林阿姨帮忙送给小区的物业安保。

如果是她亲自去给,对方会有压力,林阿姨去给,就当是人情送了,人家收的开心,她自己也省事。

偶尔家里有什么东西需要修,物业修缮队的人来了也会更上心更积极。

要说平日那些人情没有发挥作用,那是骗人的,但如果说送人情的时候,她图的是这些,倒也没想过这么多。

人情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等到需要通融,再去包个大红包,还将企图挂在脸上,就差直接告诉对方,你收了我的钱就得给我办成这件事,这样有一半几率是要被打回来的。因为能给你通融的人,并不差这些。那些无差别收礼的,往往“死”的很快。

不过这个话题也不能深聊,萧绮也只能举几个小例子,不能提太大的事,尤其是和工作相关的。

有些东西和陈炘聊起来还是有些敏感,且不说他是政商身份转换的当事人,就说他们的立场好了,她在之昀,他在云起,就算两家公司有合作,台面下的安排也是各显神通。

更为敏感的是,姜禹将陈炘引荐给顾奕,其实这就是一种“人情”输送,事实上他们三人也都心知肚明,只是没必要说破罢了。

不过换个角度说,萧绮也有些好奇陈炘的环境,他来自外交世家,父母都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他自己也比较严谨保守,不知道在这种事情上会怎么处理。

陈炘说:“其实机会有很多,但风险会更高。尤其是外交上更需要谨慎,有些人情决不能心存侥幸,因为它一定会爆,是早晚的事。而且我们部门隶属□□,算是非常清水的部门,普通老百姓跟我们没有交集,就算办事也找不到我们,我们手里没什么实权,驻外或者公派都是按程序走。过去公派可能该会有人浑水摸鱼,在外面干点什么,多开点□□回来报,这些年管得严了,再这么干就是跟自己的前途过不去。”

萧绮跟他碰了下杯,总结道:“人性经不起考验,是人都会仇富,贪官落马一定是大快人心的,可是换作自己坐上去,就能绝对清廉么?法规再严厉,也要看执行的人是谁,有没有严丝合缝。”

眼瞅着话题越聊越“危险”,萧绮选择点到为止,她点开手机,给陈炘看了几张她前一天修改过的设计图。

萧绮:“我最近正在头疼喜禾的转型设计,你给点意见?”

陈炘自然不懂设计,但不懂也有不懂的好处,有时候太懂了,反而会一叶障目。

陈炘看了说:“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是法国女生的街头风,独立、潇洒,不拘谨,自信。”

陈炘总结了几个词,恰好都是萧绮想达到的效果。

其实她现在的想法,都来自她上大学时比较习惯的穿搭模式,既要有层次感,又要与风很大的日韩风区别开。

她自知身上没有古典气质,走不了国风路线,而现在日常生活中流行的穿搭,大多数都是西方化的。。

日韩风对于她太过柔美,她喜欢的是更开放、自由的表达,而美国流行的那些又太杂太粗糙,甚至可以说是乱七八糟。似乎只有法国和意大利延续几十年的穿搭风格,将精致和自由外放结合得更好。

萧绮说:“我想过了,也不是要完全走这个风格,还是要和国内的气质相结合,中国元素也要有一些,朴素的,含蓄的,有一种东方的神秘感。很多品牌的老花图案都和中国元素有关,比如lv,它的老花图案就来自一把中国古代琵琶,还有dior的花鸟图。可惜的是,国产一二线品牌没有去太多运用中国元素,反倒被欧洲品牌疯狂借鉴。但不管那算是抄袭还是借鉴,事实都已经证明了,东西方元素是可以结合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