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节(2 / 2)

加入书签

“这就送你回去。”

唐晓福勾了勾嘴角,握住奶娃娃嫩生生的小手晃了晃。

敛去脸上的神情,唐晓福轻咳两声,提起几分音量。

“宝哥儿,好像困了,我将他送回来睡觉。”

说完唐晓福就退后两步。

里面迅速传来脚步声,一会儿唐老大就推开门,见到唐晓福后脸上绽开笑容:“福哥儿,多谢你带着宝哥儿,看时间他也差不多该睡觉了,将他交给我吧。”

唐晓福点点头,轻手轻脚的将小家伙送到唐老大的怀中,满脸笑意地扯了扯他的小手,这才转身离开。

将刚才用过的污水处理干净,唐晓福就闷闷的来到仓房,帮着李氏整理东西。

李氏这会儿已经找出两个灯笼的骨架,正小心地擦着灰。

见到唐晓福来了,笑道:“刚才没见到你,是带宝哥去玩儿的吗?”

“他困了,我就给大哥送回去了。这灯笼真的只剩骨架了。”

唐晓福点点头,接过李氏手中的抹布,继续擦那灯笼骨架。

李氏拍了拍手里的灰,从小凳子上站起来笑道:“等到年关之前,灯笼上还要贴上一层红纸,再将蜡烛放于其中,除夕守岁之夜灯火不熄灭,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的好兆头。”

一边说着他一边从西南角的木架子下边,找出来个木盒子。

拍打了一下上面的灰尘,又仔细的擦干净,这才走回到唐晓福身边。

李氏拂去上面的灰尘,小心的打开铜锁,翻开箱盖,露出里面古朴的酒杯和盘碗,都是细白瓷所制。

唐晓福将擦好的灯笼骨架放在一边,连忙伸手帮里是抬那木箱,有些诧异地问:“姆么,这里是什么呀?竟还是细白瓷的。”

要知道普通农户家大多数的饮食餐具,多是粗瓷木质陶土,唐家也算殷实,不过就是唐老爷子那引茶的茶壶和茶杯是细瓷的。

李氏捧着箱子笑眯眯地点着里边,瓷器的数量,笑道:“小心着点,这可是年节的时候敬神用的,自然是要选最好的。”

唐晓福帮李氏将东西都抬到他屋里去。

这会儿老爷子不知上村里谁家串门唠嗑去了。

唐晓福帮里是将这些瓷器一一用细棉布擦拭干净之后,摆放整齐,做完这些活计之后。

唐晓福么闷头闷脑地忽然问了一句:“姆么,小哥儿真的跟男子不一样吗?寻常人家真的更疼惜儿子吗?”

李氏回头看到自家孩子那个纠结的模样,这才反应过来,伸手敲了敲他的额头:“我还当你一直闷闷不乐,是为了何事。这个事各家有各家的缘法,旁的人咱们也管不到。但是咱家,我和你爹心中,你与另外三个哥哥没有什么不同的。老大家的你也不用太过忧心,那就是个眼皮子浅的,一时魔杖了。总归是还有我呢,翻不了天。”

看着李氏满脸含笑的模样,再想想平时他对几个孩子的作为。

唐晓福忽然想通了,不再那么难过。

笑眯眯地抱住李氏的胳膊,撒娇道:“”等到咱家宝哥儿再长几岁,我就教他启蒙。虽说不能像个男子一样科举入世,但是好歹读书明理。”

李氏闻言笑得更开心了,连连点头:“那是自然,宝哥儿很聪明,你教他读书识字,还可以教他算账。等到过两年就让你爹打个大木桌,放在你们那,我供你和宝哥儿,日后识字用。”

“嗯,琴棋书画,算账作诗,咱家宝哥儿也不能差了什么。”

鄙视被唐晓福认真的模样,逗得扑哧一乐,又敲了一下他的脑门。

“还琴棋书画,这几样哪个你会,咱们农户人家不讲究那些,只要日后宝哥儿能够乖乖的读书明理,也会算账管家了,那么就能够找个好人家,也能够日子过得顺遂,受婆家重视。”

唐晓福捂着脑门,呵呵傻笑。

他除了五子棋,好像别的棋是真的不会,至于弹琴那就是更不通了。

一扫刚才心中的阴霾,唐晓福干起活来,那是手脚更利落了。

取出之前写对联剩下的红纸,又取了一些面,用热水和少许白糖和成面浆,小心的糊在灯笼之上。

不一会儿,两个崭新通红的灯笼就完成了。

李氏准备了一些黄澄澄的小米,小心翼翼的放在祭祀的小碗当中,分别放在家里各处地方。

有的在灶台边,有的在桌案上,方位都是极有讲究的。

在古代过年那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不仅要祭拜各方神明,也要祭拜先祖,所以农家人就会早早的准备起来,确保万无一失。

晚上的时候李氏难得心情好切了点羊肉,放了萝卜炖了满满一大锅,自家养的羊滋味最是鲜美。

再配上空间出品的萝卜,瞬间征服人的味蕾,喝下一口,热流顺着喉头直入心间,整个身体都暖了起来。

唐家的爷们们这些日子上山找柴货,总是风里来雪里去地。

李氏特意一人满满盛了一大碗,还放了不少的羊肉片,每个人吃的都是喜出望外。

唐晓福看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不由的会心一笑。

最近家里人去县城给唐晓福带来了几本志怪类的话,本子上面睡觉之前都会看上几页,也觉得颇有趣。

平时读到喜欢的地方,也会撒娇似的给赵向北讲一遍,见对方同样一笑了,心中就更加开心,觉得两个人的喜好是一致的。

今天也是洗漱过后,他靠在床头,看着一本狐仙的故事的话本子。

忽然听到身边赵向北问道:“小福,你说两个人成婚,什么东西是必须的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