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3节(1 / 2)

加入书签

当天,陈氏八万罐糟辣椒被百货大楼运走,入账:七万两千块钱。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9-23 20:29:56~2022-09-23 23:38: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暴力美学 41瓶;青木 10瓶;阿尧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24章 224

=============================

这天, 陈辰刚清点完做出来的鸡肉辣椒的货,陈辰就听到楼下很吵,陈辰生怕是有人闹矛盾在吵架, 忙就下楼去看情况。

“是谁啊?”

“找小辰的。”

“找小辰干啥啊?”

“难不成是他以前的同学啊?”

“……”

请来干活的村里人围在一块嘀嘀咕咕的讨论,陈辰心说竟然还跟他有关, 继而的他眼睛也看到了被围在中间的两个人。

一对年轻男女的组合, 身上穿着当下流行的衬衫,两个人浑身还都带着书卷气, 像是读书人。

陈辰仔细回想了番原主的记忆, 发现他并不认识这两人。

“你们找小辰干啥?”刘冬雪就问了。

那女记者回答说:“这位婶子, 我们是省城报社的,想采访采访陈辰,请问这里是陈辰家吗?”

“是, 是。”刘冬雪其实不太搞得清这报社为什么要采访陈辰,但她知道这可能是要上报纸的,那以后可就能被很多人知道了, 这可是非常有面子的事!

刘冬雪正想转身上去喊陈辰,结果就听到陈辰出声了, “你们是来找我的?”

大家齐齐一转头, 就看见陈辰走了过来。

两个报社记者看到陈辰过来眼睛顿时就是一亮,刘冬雪也是松口气, 就道:“小辰,你跟他们说吧。”

陈辰朝她笑笑,“好,刘姨你去忙你的吧。”

刘冬雪应了声, 然后把那些伸长脖子看热闹的人也一块赶走了。

两位记者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然后那男记者说:“陈先生, 我们是省城报社的,不知道能不能对您做个采访?”

陈辰态度很平淡,“两位先屋里坐。”

陈辰这姿态一摆出来,两个记者莫名的竟觉得有些紧张,彼此对视一眼,都觉得今天这个采访怕是不好做。

进屋之后陈辰亲自去泡了茶,心里也在思量着究竟是什么促使了这两个记者的出现。

不过,不论因为什么,这对他们陈氏辣椒而言都是个很好的宣传机会。

要知道,现在的媒体可不像后世那样手段层出不穷,现在的报纸基本都是官媒,它们并不接受用钱买宣传位置,可以说,至今就没有这个操作过,报纸上出现的内容全是报社愿意去采访的人和事,跟私人没有什么关系。

也因为这样“正气”的做法,报纸在人民百姓的心里才是个高大上的东西,觉得能上一次报纸那简直是全家光荣有面子。

这些思量陈辰并没有表露在脸上,他慢慢的陪着两位记者喝茶,不过两位记者既然是干这一行的,那跟人打交道的本事也挺厉害,面对陈辰这样不咸不淡的态度,愣是将话题给聊起来了。

聊着聊着,他们就聊到主题了。

“永平路动工,这可是连省里领导都在关注大事情,如果这路真的能修起来,那可是惠及乡里几十年的功绩啊。”女记者赞美道。

永平路就是陈辰他们捐赠修的那条永兴县到平坝村的路。

陈辰顿时就明白他们是因为什么而来了。

意外也不意外,在永平路动工当天,县里的报社就报道过这件事,不过那是官方叙述,上面在其中不可避免的也提到了陈家和杜星纬,高度赞扬了他们的慷慨。至今陈家都还有相关的报纸,陈家人当做宝贝一样的收藏着。

事实上,这些消息从陈家和杜星纬跟政府签了合作书之后政府就没少宣传报道这些事情,不然这十里八乡的百姓怎么会全知道这些事情呢?

这都是政府在背后操作的功劳。

只是没想到,省城的报社也真的来了。

陈辰就笑道:“先人有句话说的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只是希望在自己跟随领导人脚步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也能帮助一下乡里人,如果能将永平路修起来,那沿线的百姓都会因此受益。这样既方便了自己,也惠及了乡里人。一举多赢,这不是很好吗?”

听到回答,那女记者眼睛一亮,紧跟着问:“据我所知,永平路要修成水泥路,而且还要在原先的基础上拓宽,那投入的钱财至少都是上百万的,这么多钱你们拿出来的时候不心疼吗?”

“钱不用的时候它就只是一张纸罢了。”陈辰抿了一口茶,缓缓道:“当我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钱非常非常的重要,可当我们的钱完全足够满足吃饱穿暖的物质条件时,那多余钱再多也只是放在那里落灰。领导说的好,经济要活跃起来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名人民群众,我觉得能够尽自己的绵薄力量去参与其中,这就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

女记者继续问:“你家里人不反对吗?”

陈辰笑了下,“看来两位记者来之前也做了很多的准备,知道陈氏辣椒是我们整个陈家的。”

女记者笑道:“这一点我们的确知道。所以陈先生,在你们做出要拿出这么多钱去支持修路这个决定的时候,家里就没有人反对吗?”

陈辰说道:“我们全家人都是过过苦日子的,我爷爷奶奶更是从那个战争的艰难岁月里走过来的,他们很懂风雨飘摇的滋味是什么感觉,现在能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他们一直心存感激。我爷爷前段时间还跟我说村里的乡亲日子都艰难,叫我一定不能欠村里人的钱。讲道理,虽然账上的钱绝大部分都投到了修路里面,但我也没有那么不知分寸把买村里人辣椒的钱都投进去,我明明还想看着大家一起富起来过好日子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