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6节(1 / 2)

加入书签

这片地的长度是六七十米,挺长的,往常一个人要挥舞锄头给一个地垄打一趟怎么着也得一个钟头。

可是使用上这台机器,走一个来回也就是两三分钟!

差距太大了。

社员们眼睁睁看着王忆三人带着机器越走越远,又眼睁睁看着他们扶着机器越走越近。

等他们回来后有些人忍不住的鼓掌起来:“好啊!”

一个来回打完,王忆先关上了机器。

十多个人立马过来了,问道:“赖子,累不累?”

王祥赖额头稍微见汗,他满不在乎的擦了一下子说:“小意思,跟拉了一张网差不多,走,咱直接把这块地干下来!”

王忆将机器交给王向红,笑道:“队长,你来试试。”

王向红将烟袋杆别进腰带里,爽快的说道:“试试就试试——主要是个把机器摁下去对不对?”

王忆点头说是。

王向红力气可不比他小,上去开动机器也是一下子把齿轮给摁了下去,喊道:“同志们,走喽!”

三人立马向前走去,后面是松软的泥土。

地头上的社员们纷纷点头:“王老师,这机器好呀,真是个好东西。”

王忆笑道:“嗯,机器是为了解放咱们人民生产力而设计的,都是好东西。”

也有老人说道:“这个机器干活太快了,麻雀来不及吃虫子呀。”

翻地除了把泥土翻的松弛让它们更富含氧气,还能翻出虫子,岛上鸟挺多的,每当种地前开始翻地,鸟儿便会飞来吃虫子。

王忆没见过这种场景,说道:“没事,虫子可以用杀虫剂来对付。”

“但是那就抓不到麻雀了。”老人遗憾的摇摇头,“烧麻雀挺好吃的。”

麻雀现在虽然不是四害了,但也不是日后的国家三级保护鸟类,社员们挺喜欢抓麻雀回家改善生活的。

外岛人跟内地农民一样讨厌麻雀,因为外岛地少,很多人家就种了黍子、高粱,这些粮食耐旱耐碱土,对肥力需求不是那么大。

可是它们收割稍稍晚些不仅会造成掉粒,还会招来鸟害,最常见的是麻雀,哪怕在外岛也是麻雀最多。

麻雀特别喜欢吃糜黍谷等作物,又喜欢群体性生活,一飞到哪里,黑压压一大片都来,如果不及时驱赶肯定会使作物遭到损失。

这种情况下抓麻雀吃可就成了时髦,老百姓一能解决馋肉的问题二能保护粮食,一箭双雕呢。

王向红去干活了,被他先前轰走的社员们便跑了过来看。

旋耕机的高效率让他们赞叹不已。

很快机器回来了,王向红关上机器意气风发,黑红的脸膛上放光泽了。

他拍了拍机器蹲下给齿轮扒拉掉粘在上面的一点泥块,王忆说:“不要紧,这地是沙土,不会黏结多少土在上面。”

张爱萍笑道:“待会到了我们那边就不行了,我们那边是下等地,全是胶泥,肯定黏糊。”

队里土地分三等,上等地、中等地、下等地,胶泥地是下等地。

它的最大问题是不透气,下雨了泥土黏性大,甚至能蓄积雨水,等到天旱时地里又能干裂起土块来,所以种进去的庄稼遇上好年景有点收成,年景不好连种子也收不回来。

别的土地是靠天吃饭,这种土地是老天爷不给饭。

但哪怕这样队里人也视若珍宝。

王向红说道:“没事,今年有了这个好机器,待会咱把胶泥地都给反复的干几遍,一定要打的跟面粉一样蓬松了再种上蔬菜!”

王忆问道:“这样有用?”

王向红说:“绝对有用,胶泥地就是这样,你打两遍比打一遍出的粮食就是多,你打三遍五遍出的还要多!”

大胆笑道:“有了这家伙,以后收拾胶泥地就不怕了,以前最头疼那地方,泥土板结以后太硬了,哎呀,砸那里一分地使的力气和时间都够砸这里一亩地了!”

其他人纷纷笑起来:“夸张了,不过说砸那胶泥地一分能砸这沙土地三分地是没问题的。”

有人诉苦说:“那胶泥地砸还没什么,记不记得前年秋天咱在那片种了好几亩的糜子?经过几次打地后咱们仔细伺候,当时庄稼长势还可以,社员们都盼望能多打些粮食,多分二两的大黄米。”

“结果秋天了、快要收割了,下大暴雨,好几亩糜子全部被淹了,二尺多高的糜子只能看到穗子啊……”

“这事一辈子忘不了,”大胆接过他的话,“当时正好秋分,暴雨又是半夜下的,为了抢收庄稼,队长领着咱们大半夜下去干啊。”

“那天晚上真挺冷的,咱当时不懂,估计也是有寒流过来了,下水的人一半是腿抽筋了。”王向红提起这件事也皱眉头。

正如大胆所说,他一辈子忘不了那晚上的活。

他是队长、是族长更是劳动模范,因此碰到这种活他都会身先士卒,并且干的比别人时间要长。

其实那晚上他也冻的腿抽筋了,但他硬是咬着牙拼命的提起腿去干。

腿抽筋的滋味难受,他只能用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少云同志的事迹来激励自己:腿抽筋还能比被火烧更疼?忍着往前走,反正腿又断不了。

后来抢了粮食从胶泥地里上来后,他是真一动都不敢动了,后面整整半个月抽筋的腿一动就疼。

但他也没跟别人说是怎么回事,就说是上年纪了身子骨不结实了。

王忆听社员们说的都感觉难,摇头道:“那太遭罪了,何苦呢?”

王向红笑道:“你是没受过饿肚子的苦吧?我的好王老师,咱农民为什么被叫做庄稼人?因为庄稼就是咱们的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