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4节(1 / 2)

加入书签

顾三叔无奈的一摊手:“问的人多,真愿意拿钱出来的少。”

“我寻思着大家伙儿操心来操心去的,不就是怕竹园子砸在手里头了,到时候连砸下去的钱回不了本。”

“你说有没有什么法子,让大伙儿知道承包很值。”

顾明东沉吟了一会儿,忽然道:“三叔,如果没有人愿意承包,不如就大队里一起干。”

“一起干?”

“对,就跟咱们以前的大食堂一样,弄一个生产队的大锅饭。”

顾明东对此是做过一些了解的:“咱们生产队不说人人都会,大部分都会编篮子编竹篓吧,这些东西在乡下不值钱,但在城里头可不一样。”

“倒是也有人编了篮子框子去卖的,但卖的人多,买的人少。”

顾明东却说:“所以咱们得把市场做大,把目标放到黛山市,甚至整个中国,尤其是那些没有竹子,却喜欢竹子的地方。”

“不只是咱们平时用的箩筐竹篮子,竹凳竹椅竹席什么的都能卖,还有这会儿结婚都喜欢买的热水瓶,这东西太脆,很容易一碰就碎了,如果在外头加一个竹制的保护壳就实在多了。”

“再说现在出门的人多了,包袱好用,但看着土,而且里头的东西容易压着,供销社卖的行李箱却太贵,咱们完全可以用竹子编一个出来。”

顾三叔听了他的话,心里头也燃起来一股热火。

但很快他又问:“编出来容易,可卖出去却难了。”

顾明东忽然想起之前谢南山提过的事儿,心思一动:“三叔,做买卖这事儿南山在行,不如我们把他喊过来问问,这竹制品到底有没有市场?”

顾三叔把这话听进去了。

谢南山做倒买倒卖的生意这事儿,顾三叔也是知道的,他心底也不那么支持,毕竟对这年头的人而言,没有什么比得过铁饭碗。

但顾三叔也得承认,妹妹家这个女婿心思活络,门路广,看着就没有他不认识的人。

等谢南山来了一趟,听见他们的问题,眼睛就是一亮。

“三叔,咱们村的手艺能做成啥样的?”

顾三叔笑道:“只要你能说来,就没有做不出来的。”

他倒是很有自信。

谢南山立刻一拍手:“这不是巧了,我正好需要一批上好的包装盒。”

这事儿还得从谢南山的生意说起,随着市场经济的放开,夫妻俩的生意越来越好,走的地方也越来越远。

如果不是谢南山生怕生意做得太大,时候政策紧缩,直接给他们来个杀鸡儆猴,这会儿只怕一个院子都放不下。

这一次谢南山进了一批上好的镜子,偏偏这东西不太好卖。

听了顾明东的意见,谢南山精神一震:“三叔,我的意思是别直接弄包装盒,按照镜子的大小直接打一个架子,架子看着越精美越华丽才好,到时候把镜面往上面一镶,价格分分钟能翻一番。”

顾三叔忙问道:“这能行吗?”

“怎么不行,我进的这一批镜面不算大,打好架子正好能放床头,或者梳妆柜上,这样比直接打一个梳妆柜便宜,又比普通的小镜子体面。”

顾明东也说:“镜子也算日常必需品,三叔,反正没啥本钱,不如就试一试。”

“那就试一试。”顾三叔点头同意了。

谢南山乐了:“那我回头就把镜面送过来。三叔,你可得给我选几个手艺好的。”

这一点顾三叔自然是上心的,当天就开了会,选拔了几个手艺最好的出来。

等谢南山的镜面送过来,顾明东一看,才理解他原本为啥卖不出去,这还真的是镜面,连个塑料的把手都没有。

顾三叔挑选的三位竹编高手一看,也顿时傻眼了。

“这,这我咋弄,难道要弄一个罩子吗?”

顾明东看了看,提议道:“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先按照镜子的大小打一个框子,将镜子镶嵌在里面,普通的下面多一个把手,能让人拿着照镜子。”

“也可以在镜子后面再做一个支撑的架子,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要用的时候就能支起来。”

“再复杂一点的,可以在镜子下面装一个四格盒子,里面能放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顾三叔听了就问:“能做到吗?”

“能。”被挑选的三个,其中一个还是老刘家的,瘪老刘的大儿子刘大山。

他竹编的手艺是人人称赞的,顾三叔在公事上从来不偏不倚,就把他挑出来了,因为这个,社员们都说顾建国是个公道人。

刘大山平时话不多,但竹编确实是一把好手。

一开始不得法子,顾明东就坐在旁边详细解释,等他渐渐上了手,很快镜子就成型了。

第一把是最简单的竹制木柄原型梳子,刘大山刷刷刷几下,还在镜子后头的竹子上雕刻上一朵朵花,中间还有一句语录。

顾明东接过去看了眼,递给身边的顾三叔。

顾三叔拿着也觉得好:“这是不是还得上个漆?”

就顾明东自己,觉得这天然的竹制品纹路很好看,不过以现在普罗大众的审美,上一个油漆销路肯定会更好。

“行,可以多选几个颜色,到时候看看哪种最受欢迎。”

木柄梳子做起来简单,顾三叔学到了技巧,坐下来很快也能倒腾出一把来,就是后头的花纹没有那么好看。

有了成功案例,刘大山宛如打通了任督二脉,在天黑前就把顾明东说的另外两种镜框做了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