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理寺后街的小食肆 第58节(1 / 2)

加入书签

荆方与嘉娘素来形影不离, 用泉九的话来说,吃软饭要有吃软饭的姿态,不过这回来,荆方并未跟随。

三珠府里的庄户都是为了侍候果林, 李氏想得长远, 江星阔此番前去拜过岑父, 日后便是岑家郎婿了, 每年清明都好去明州扫墓, 李氏掐算着那时庄上枇杷熟得最好,挑些好的去供奉, 更是一片心意。

“桑葚和樱桃也正是好吃的时候,只这两样东西太娇嫩,还是来庄上住着, 吃鲜灵的好。”李氏抚着岑开致的手, 江星阔大约已带着行装在山下等候。

两人携手往山下去, 却见江星阔在胡家的庄院外,同个仆人说些什么, 惊得那仆人慌张不已, 急急忙忙往里去了。

“何事啊?”李氏不解的问。

“方才出城, 偶遇胡沁, 托我带话, 说是胡家老爷子身子有些不好,催她回去。”江星阔口吻中有淡淡遗憾,只因胡家老爷子自觉愧对,生意场上给了李氏很多方便, 再说了, 悔嫁的又不是老爷子。

说话间, 嘉娘已经跑出来了,她腿脚不便,没几步就重重跌了一跤,好些钗环飞出来,散在江星阔足边。

岑开致蹲下身替嘉娘捡了起来,就见她一瘸一拐的急走了过来,一把抓住江星阔的胳膊,问:“我车马未备好,你先送我回去好不好?”

江星阔并非不给嘉娘行方便,只道:“我的车架上捆缚了行囊物品,若是腾换下来,你的车马早就备好了。”

其实嘉娘的本意不是要借江星阔的车马,而是想他骑马带自己回去。

被他一口拒了,嘉娘这才觉出自己此言不妥,觑了岑开致一眼,飞快的松开手,转而唤道:“阿达,阿达!”

此时也来不及要什么竹椅,阿达径直背了嘉娘下去。

岑开致手里还拿着嘉娘的首饰,李氏道:“给我吧。胡老爷子真有个不好,我得去瞧瞧的。你们俩也要启程了,莫要误了时辰。”

阿囡牵着詹阿姥的手,另一只手摇啊摇,同岑开致告别。

江星阔忽得想到一事,道:“阿娘,修葺坟庄的事情你要盯着一些,江风林这人品性阴损,在生意场上颇无道义,胡老爷子也吃过他几次暗亏。”

李氏点点头,道:“我晓得了,过几日就叫老祈带上一家老小都住到那去,只是你下手也太重了些,直接将通向你爹坟墓的小径都炸毁了。还移了那样多的树来,栽种的那样密实。”

“祈伯知道别的远路,爹和外祖的墓已围护起来,同坟庄连在一块,我已吩咐了工匠修路,毕竟没摆眼睛在哪,只怕江风林惦记过甚,做出什么杀了他也不可挽回之事。”江星阔冷声道,握着岑开致的手却依旧温热。“移栽树木一事,儿请教过风水先生,说是只有益处,没有坏处的。”

李氏摸了摸岑开致的面孔,又对江星阔道:“娘会安排,好好把心放在致娘那。”

行一段马车再转水路,江星阔所订的官船宽大,上下有两层,行船如履平地,简直就是一间水上的客栈,也分天地人字号的不同客房。

天字号甲一的客房之中,岑开致开了扇窗,虽是满目水天色,心旷神怡,却是四面江风,春寒料峭,实打实的冷,身后江星阔环抱上来,就似拢了个人形的汤婆子。

出门远行,尤其是走水路,大多数人都会带上干粮果腹,不过这游船上也置了小灶小镬,可供客人饮食。

船菜的原料大多是鱼虾蟹鳖,这条江连通咸海淡河,一网捞上来,鱼获丰富。但若是专门点一道菜,网中没有,那就有些难办了,故而江星阔只叫他们拣了好菜送来。

先上了一条清蒸的白鱼儿,这白鱼鳞色雪白,头尾上翘,百姓多称之为翘嘴白鱼。渔民窥见其水中游态,是以叫做浪里白条。

略文雅些么,就听岑开致道:“银刀啊,它的肉是鱼中最细,只是刺多了些,不过刺也算细软,你小心些吃。”

白鱼性猛刚烈,出水即死,就船而烹,其味最好。眼下虽不是白鱼最肥时节,但江刀味比湖刀要好得多,尤其是刀鱼清蒸过后色如凝脂几近透明,鲜得人心神荡漾。

银鱼细嫩如豆腐,这小鱼儿不过寸长,柔软无刺骨,与鸡蛋同烹调,或蒸或炒,融为一体,蛋腥摒除,鱼腥也无,鲜美往喉咙里滑。

“我幼时祖母常给我做银鱼蛋羹,银鱼裹蛋,银鱼馄饨。这鱼没刺,最适宜小孩吃。”岑开致撩动回忆,笑道。

船中有一道菜是早早做好,客人随点随有,只是卖完就无的,叫做母油鸭。

肥壮水鸭整只入罐,加酒和油膘一道焖煮,更淋入熟猪油包裹鸭肉,似炖似熬,似煎似炸,耗时足两个时辰,捞出时还用热麻油浇过一道,其形完好,肉却酥烂,虽是油上加油,却是半点不腻,味极丰腴。

因江星阔饮酒,粥水不合宜,主食岑开致要了些烧饼,是小灶上烙出来的,不及大灶火候足,只好多添芝麻弥补香气,拿在手上芝麻都不住往下落,虽有不足,却也层层起酥,剖开中空,正好夹入一块肥浓鸭肉。

一路行去顺风顺水,美食作伴,两人只做游玩,好不自在。

虽知岑开致有归期,钱阿姥还是不免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家中无人,左右无事,钱阿姥就将被褥枕头都取出来洗晒了,齐齐整整的晾在天井里,等岑开致回来时,就有蓬松好眠充满日光香的床褥等着她了。

食肆挂出了歇业的小木牌,偶有邻人叩响门窗来买咸齑腌物,钱阿姥还有些事情要忙,不至于成天胡思乱想。

她也不只把岑开致掂在心上,岑开致要回明州,她便想起自己从前伺候馥娘一家在明州的日子,馥娘和刘吉死后,尸骨都托运回了明州安葬。

岑开致整理行装的时候钱阿姥瞧见了,她买了一摞纸剪的上衫下裙,各色花样纹饰都有,临安毕竟是都城,连纸扎铺子里的玩意都远比别处来的精巧。

阿囡还请瞿青容给自己画了一副小像,也请岑开致带回她爹娘坟前烧掉。

孩子长得真快,不知不觉的,便什么都懂了。

江星阔告了假,自然瞒不住大理寺的人。因陈寺卿一直为自己当年保错媒而愧疚,所以江星阔坦诚相告,说自己是要陪未婚妻子回乡拜祭扫墓。

陈寺卿听了心中大快,回家同夫人一说,要她早些留意着给江星阔的贺礼,要厚厚的备上一份,聊表心意。

只是刚高兴了没多久,就听闻胡老爷子病重。胡老爷子是陈寺卿多年好友,要不然以他的性子,当年也不会保嘉娘和江星阔的媒!

陈寺卿为人实在,带了个太医去给胡老爷子请脉。胡沁出来迎他,一见面,陈寺卿差点没认出来,几月前见过一回,那时这张面孔还有些稚气,眼下大约是瘦得太过,轮廓变得线条分明,笑模样全没了,短短时日,少年就生生被淬炼成了男人。

泉驹站在胡沁身边,陈寺卿也认得他,便点点头。

这几日泉驹都在胡家帮着胡沁料理许多事,胡老爷子倒了下来,胡家大大小小的琐事就朝胡沁这唯一一个男丁涌了过来,接不住也要接,硬撑着也要管住了。

荆方作为女婿,岳父病重自然也要前来,陈寺卿一挥手,免去许多寒暄,先看病。

陈寺卿请来这位太医一看就靠谱,老,真老,牙都没了,眉毛都白了,一动不动坐在胡老爷子床边诊脉的时候,泉驹都忍不住想伸手探一探他的鼻息。

诊脉了一盏茶的功夫后,嘉娘来了,虽是刚小憩了一会,但看起来还是十分憔悴。

胡沁轻道:“阿姐醒了?”

老太医还在诊脉,不过他动了动,换了只手,好歹叫众人都松了口气。

胡沁等得焦急,抬眼瞧见院里好几拨来报信的人,心里更加烦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