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节(2 / 2)

加入书签

只是, 这些卖去的钱,全都用来为父亲买药,为自己买笔墨纸砚去了,如此这般, 能剩下来的钱也不多。

即便母亲手中织出了那么多布, 家中却再无余钱买得越冬的衣裳, 织得纨素,身上穿的却仍旧是蓝缕衣。

因而他最厌冬季, 一到这样的时节, 只能尽量不出门, 躲在家中修习功课,连手都冻得僵硬,却没有别的取暖方式,只能搓一搓手,不让手冻僵写不出字来。

他们家中其实已经算过得去的人家了,每年冬天,路边都能看到冻死的人,这些人身上衣服单薄,死前还将身边的东西都拢到身前来,恨不得连泥沙也盖在身上取暖,只是依旧无济于事。

还好,后来他终于中举,并且成了一名庶吉士,如此一步步走来,才到了如今的职位上。

现在家中还算富裕,母亲也不必再熬夜做活,补贴家用了,只在家中安心当个老封君,平日里念念经养养花,她便已经觉得这样简直是神仙日子了。

鸿胪寺丞却从未忘记过,年少时的穷苦与冬日的彻骨寒冷,即便如今日子已经富足起来。一回想起当年,他还是觉得那些场景历历在目。

如今在切实感受过这白叠子草制成的布料,制成的衣裳,穿上不到一会儿的功夫,便能感觉到身上暖和起来之后,他就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了。

这种东西若是能大量推广到各处去,到时人人都能买上这样一件衣裳,冬天时,他们不必一件套一件地裹住自己,或许便不会再冻死那么多人了。

因此在预想到它将来能起到的极大作用之后,鸿胪寺丞便像是时间紧迫一般,抓紧时间记录这种植物的各类信息,还讨教起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来。

他自然清楚。一种东西的推广往往是需要时间的。更不必说,是这种还未研究透彻,不知生长习性具体如何的经济作物了。

若是要在各州大为推广的话,最快也要耗费一两年的时间,毕竟孟朝疆域辽阔,层层吩咐下去,一时之间也很难立刻推行下去。

但是,在他看来这样要紧的事,能早一日便早一日,这也是他能尽的最大的力了。

……

一行人回到朝中,面见了太子殿下。太子从他的奏折中,也已经大致了解了情况。

但是在亲眼见到那些从白叠子草上取下来的棉花,以及填充了这些棉花的衣裳,亲自试穿过之后,饶是他也不由得喜悦至极,露出笑意来。

虽然这些东西自然比不上他殿里那些狐皮裘衣或是鹤氅,看上去也不够精致。但是他很清楚,对于百姓来说,衣裳最重要的是便宜并且保暖。

若是这棉花能大量种植,如此一来,用之制成的衣裳价格也不昂贵,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能买上一件的话,才能使天下人都不受冻,救得天下黎民。

因而他便当机立断,令京中种植植物,让那些农官和带来的那些经验丰富的农户们一齐,负责种植记录,看看这东西离了西昌国,是否也能大量种植。

原本刚刚种下了稻子,田地里又有专门农户负责侍应,平日里只需记录探查,略有闲暇的农官们,一下子又忙碌起来。

原本跟着宋司的秦定,对此事也有些好奇,溜达到负责这事的那些同僚那边,差点就被那些忙得团团转的家伙抓了壮丁,按在那里做事。

还是他师傅说他那边还缺人手,这才把他捞了回来。

京中之人一向十分会看风向,上一回稻谷的事,有些人家中就没有捞着什么,如今又出了这一个新奇的东西,这可不是上次那样根本分不着的了,有些人家里还养着一两株呢。

因此便有许多人家,也跟风似的从西昌商人那里求购这种白叠子草。不过,西昌国王如今正大力鼓励民间种植此物,不允许大量贩卖,因此这东西倒成了极难求得的珍稀玩意儿了。

一些富贵人家,甚至以自己家中有这样一盆白叠子草为荣,还特意开了赏花会,请了许多人来,彰显自己家中的财力实力。

太子倒是对如今这副状况并不吃惊,反正这些人愿意扔钱听个响,也随他们去了。等日后这些人知道了这东西要推广到家家户户种植,不是什么稀奇少见的东西之后,也就没人会在意了。

……

姜虞自然也知道这一系列消息,这件事之后,她对太子的印象也更好了,这样一个储君,确实是心系黎民。在知道棉花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之后,便立马派了人前去取,毫不拖泥带水,也不觉得这是什么浪费人力物力的事情。

若是其他的皇帝,说不定就会觉得麻烦,反正百姓能不能吃饱穿暖,也不关他的事,左右这些平民都能活下去,也就行了。

她心中暗自感慨着,自己运气也还算好,遇见的统治者不是什么蠢货,也不是什么庸人,在这样的人统治之下,她拿出的那些东西才更有意义。

不然如果是一个压榨百姓,不管百姓死活的昏庸皇帝,那么即使她拿出再高产的粮食作物来也没用。

就算粮食亩产能翻十倍,那相应地,这种昏庸皇帝收的税也能一样翻个十倍。到时候情况还是一样的,就算百姓能种出那么多的粮食,层层收税上去之后,也剩不了多少,他们还是得看着堆成山的稻谷,然后生生饿死。

她不由得感慨,自己当初拿出那个治病的丹药,真是拿对了,这样心中怀揣着天下黎民的人,才是她心中最适合当皇帝的。

太子这辈子一生康健,身体无虞的话,那这世道起码也能平安个好几十载,也算是天下黎明百姓心中最大的愿景了。

之后,她在听得京中不少富贵人家都竞相跟风,特意花了大价钱买了棉花回家仔细养着,还会举办赏花会,名义上是赏花,其实无非是向人炫耀他得来的棉花。

这些人有些是盲目崇拜国师,有些是想向太子示好,但不管怎样,姜虞都觉得这样的场面实在是滑稽得很。

仿佛是她引领京中养棉花赏棉花的风潮了一样,这实在是让她有些啼笑皆非,甚至还想去凑凑热闹,不过她最后还是歇了这心思。

这便是太子与这些富贵人家的不同了,他们同样都是锦衣玉食,生来便含着金汤匙的人。

但是太子作为储君,了解这东西之后,立马便想到了百姓,还派了许多人想办法研究种植这东西,想要大为推广。

而其他人看到这东西,虽然也从打听来的消息里知道了它的作用,但是也没有放在心上,根本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如今也不过是因为国师夸赞,太子看重,才把它当成了一件稀奇东西,极为追捧。

总之,这段时间里,京城里一下子又热热闹闹的,许多人都被这事勾起了兴趣,想去见见连国师都开口称赞过的东西。

连一些消息灵通的百姓也听闻了这件事,不过他们也只是茶余饭后随意谈论着,哪家贵人又花了多少银子买了这么一株名字古古怪怪,不知道干什么用的花草。

在他们的想象中,这种花草肯定长的特别好看,跟天上的仙草一样,还能得了国师的一句称赞,那些贵人们才会花那么大的价钱也要买呢。

不然岂不是成了冤大头了?

他们谈论的语气极为寻常,又带着一丝羡慕,毕竟在百姓们心中,其实是不觉得这么昂贵,又是被贵人看中的东西,能和他们有什么干系的。

他们不过是想看看这种如今都能价比千金的仙草,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若是有机会见上一面,日后也有吹嘘的谈资了。

说不得也能让他们沾一沾仙气呢。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