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3节(2 / 2)

加入书签

可以预见,等到正式开业的时候,生意要火爆成啥样。卫孟喜于是又紧急培训了六个年轻人,算是招的临时工,说好开业前一天加开业后一个星期去帮忙,一共八天时间,包一日三餐,每人开三十块钱。

等到开业那天,事实证明,她的准备是对的。

得益于无处不在的各种手段的广告和造势,1984年国庆节前一天,他们才刚准备开门,听说门口就已经有家长在排队了。

今天是工作日,但没办法,孩子要买文具,总不能让他们自己翘课出来买吧?只能家长们上班路上顺便去排个队,或者请半小时的假来咯。

在阵阵鞭炮声中,卫孟喜请来工商局徐良局长,他带来文化局局长,以及对面新华书店的总经理,举行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开业典礼。

跟徐良打交道,尤其是请他帮忙,卫孟喜本来有点犯怵,但远在京市的陆工,就一个电话的事,徐良就自个儿上门问小卫啥时候开业,他要来“凑热闹”。

卫孟喜简直受宠若惊,她原以为他这么正派的人,是绝对不会喜欢跟个体户打交道的。

但她还是低估了陆工的魅力,也低估了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

反正,有了两大主管单位领导的肯定,又有了对面国营单位的背书,卫孟喜的开业是怎么盛大怎么来,请了舞狮队不算,还请了花灯队的,各种乐器一响,从早跳到晚,看热闹的老百姓把周围两条街都给堵上了。

她带着几个孩子在店里帮忙,不是补货就是找货,孩子们也忙前忙后满头大汗,终于知道妈妈工作有多辛苦了。中午居然主动说以后都不花妈妈的钱了,他们要寒暑假和周末来店里打零工,自个儿挣钱花。

卫孟喜:“……”

可拉倒吧,你们老母亲这么辛苦,可不是开店让你们来打零工的,该学啥学啥去。

这边正吃着,那边又有人进来了,卫孟喜随便扒拉几口,自己出去换晓梅她们几个回来吃。吃饭都要轮换着去,这么好的生意,卫孟喜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店里,进来了一群八九个少男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卫孟喜从他们谈话内容得知,已经是高三的了。这样的学生,推荐啥都没用,因为他们马上就要高考了,最实际的就是备战。

“同学你们看看想买啥,我们店今天有一款钢笔不错,金属笔身,造型时尚,笔握处还有个凹陷,写字写久了手不容易疼,笔夹还是青花瓷式样的……待会儿买满三十还能送你们一瓶英雄牌墨水,不堵笔,书写非常顺畅。”

广告词都是事先想好,设计好,写好,每人一份发下来,需要提前几天倒背如流的。

她店里光钢笔就有十几款,每一款的优势是什么,跟其它款比起来怎么样,面对不同的客户需要着重介绍什么,推荐哪一款,都是事先培训过的。

卫孟喜只是提出思路,细节和内容都是胡美兰和李晓梅自行决定的,但她今天上午听了太多遍,早已熟记于心。

正说着,她忽然眼前一亮,这群学生里有一个居然是她见过的,就是那天在省政府附近,送她菜谱的女孩,小名叫“猫猫”。

女孩也认出她了,笑眯眯过来打招呼,“阿姨。”

卫孟喜愣愣的,这女孩太漂亮了,“你好你好,你陪你哥哥姐姐来买文具吗?”

女孩个子虽然高,但神情稚嫩,明显跟这群高三生应该不是一个年纪的。

谁知女孩却轻笑,“不是的阿姨,他们是我同学,我们听说金水市开了家很特别的书店,就来看看,没想到是阿姨家的。”

卫孟喜一愣,“那你……”几岁。

有个女同学过来,一把搂住女孩肩膀,“阿姨你别被安文野骗啦,你别看她个子高,其实是个幼稚鬼,今年才十二岁多,十三岁不到呢,是吧?”

原来女孩叫安文野,还是个跳级的好学生!

这年代跳级是允许的,但十三岁不到就能上高三,那已经是天才级别的了,难怪第一眼就觉着这孩子身上有种与众不同的气质,非要说像的话,跟陆工还有点像。

不过,陆工已经是历经沧桑并遭遇多年不顺的成年人,天才的灵气肉眼不明显,这安文野却是青涩稚嫩的半大小孩,灵气逼人。

其他学生交头接耳,正在商量要买啥,安文野却一直安安静静,也不随便摸文具,只是看看,但看好,她都会拿在手里,挑了一会儿就要过来付钱。

卫孟喜实在忍不住疑惑,试探道:“小姑娘,当时那本书是王爷爷让你送给我的吧?”

她和孟舅舅琢磨很久,觉着排除苏奶奶的话,最有可能的就是王老。只有他有能力,有人脉能跟女省长搭上关系。

谁知安文野却摇头,“我不认识阿姨说的王爷爷。”

卫孟喜仔细看她神色,真不像说谎。

“阿姨您要实在想知道的话,嗯……就想想您做了什么好事吧,是不是帮助过什么人,反正我只能告诉您,那位不姓王。”

她爽快的付了钱,就出去门口等着同学,省得在店里占着位置,外头还有人要进来呢。

直到他们都走了,卫孟喜才反应过来:哎呀,自己怎么收了她的钱!

而另一个问题是——不是王老,也不是苏奶奶,会是谁在帮她?她并不觉得自己做过多少好人好事。

算了,想不出就算了,卖货要紧。

开业搞活动的时间是五天,从第六天开始,人少了一些,卫孟喜也终于能回家休息了,一直到第七天晚上,她做主大家只用上到五点,盘点半小时后,五点半准时下班,去饭店吃一顿好的。

菜是肉怎么多怎么来,价格怎么贵怎么来,一定要让大家伙吃饱喝足。

好在大家都是年轻人,也不喝酒,光喝饮料和吃大鱼大肉,两个小时就散了。卫孟喜也不做讨人厌的老板,不搞什么餐后团建,每人发个大红包,各回各家,明儿一早还得上班呢!

而回到家的卫孟喜,当然是要做最快乐的事——数钱咯!

当然,也不是数真正的纸币,纸币太多了,带回家不方便,她都是暂时让晓梅帮她看着,等账目核对清楚,盘点无误,她再存银行去。

不算不知道,一算是真的吓一跳。

卫孟喜早有思想准备,生意会好,可那几天她都忙飞了,只看见不断的收钱补钱收钱补钱,清货速度太快,中途又打电话让张兆明补了两次货,她忙着去火车站接货,也没时间算账。

现在一算,差点给吓到昏厥。

第一天,三个店营业额一共是4852元,小数点后面的忽略不计,因为大家都以为活动只是搞开业当天,这就是群众的盲从效应。

其实传单上写的是活动持续五天,但大家都不信,以为后面就没了,坚信第一天一定保真,所以全都在第一天挤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