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节(1 / 2)

加入书签

“看我?”慕书玉闻言,表情若有所思,却也显出两分不解。

她道:“您得到的画作与我有关?其他原因又是什么?您……”

这名老者难道与她娘相识不成?

想到这里,慕书玉不由地瞥了眼庄子的方向。

老者注意到,一笑,却先是招呼身后的一名随从上前来,让其解下背后背着的东西,继而放在石桌上面。

慕书玉这才看见原来老者随从的身上还背着三个画筒。

画筒在这里也被称为“卷筒”。

筒,竹管也,就是由竹子制作而成的装画用具,而在书房里用来装字画的瓷器则叫做“书画缸”,为文房用品。

由竹制作的画筒需得打磨上漆,筒的一边或者两边打通,换上塞头,筒身雕饰出漂亮的花纹,或者复杂的竹刻镂空浮雕。

这类外表看起来就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画筒,拿出后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显示拥有者的身份地位。

就跟卖商品似的,有好看的礼盒包装总会卖得贵一点,带出去也有面子。

老者随从带着的三个画筒无疑就是如此,可不像寻常普通的人能拥有。

慕书玉瞅了眼,道:“您说得到一幅画作,总不能是要拿出来让我一个才五岁的孩子来品鉴。”

“但既然此刻已经摆在我面前了……”

“这其中一个卷筒里面难不成装的是我的画?”

慕书玉一脸“我猜的对不对”的神情。

老者:“你这五岁的孩子可比大多数人都要聪明。”

“怪不得旁人夸奖你早慧、聪明出众。”

“旁人”是谁?

慕书玉想了想,脑海中的人物暂时无法对上号。

“你猜的没错,但也不全然准确。”老者笑着继续说道:“不止一个卷筒,这三个卷筒里面装着的都是你的画作。”

“其中一幅画是我机缘巧合得到的,另外两幅画则是我主动去要来的。”

“要来?”

数一数,她这一年半以来较为“有名”的画作就那三幅。

慕书玉不由地睁了睁眼睛,脱口而出道:“您认识林知县?”

林若,青州县知县大人,有一儿子叫做林兴,比她大三岁,目前也正在县学读书,恰巧是她同窗,是她的好友之一。

慕书玉这神童之名能够在青州县里传扬出去,期间大半多亏了林若林兴两父子,尤其是林兴。

这一年半以来,自从她入了县学,两人成为朋友后,林兴没少在他父亲面前、或者对其他人吹嘘夸奖她,次次能当个捧场王。

是以,林若这个知县大人对她也逐渐熟知。

后来,赶上林兴生辰,慕书玉画了两幅画当作贺礼送给了林兴。

林兴那时简直喜上眉梢,随即心满意足的收下。

但没过两天,林兴就表情失落沮丧的来找慕书玉,告诉她,那两幅生辰贺礼全都被他父亲要走了,一幅画都没给他留。

不过,倒是给了他不少零花钱。

但是银钱也不能变出画来。

所以林兴依然“悲伤”得很,并用可怜巴巴的眼神一直望着慕书玉。

……

再重新画两幅是不可能的,慕书玉不吃他这套。

可林兴一直求着,既说好话又请客吃饭,慕书玉到底态度松动了,之后又给他送了别的新奇一点的礼物。

林兴这才如愿以偿。

再后来,另有一幅画被她送给了好友之一的赵俭。

赵俭的父亲赵三旺在青州县里开酒楼,名为“有客来”,生意非常不错,家里不缺钱。

原本这幅画被赵三旺赵老板挂在了酒楼的大堂里,逢人就夸一通他儿子赵俭的同窗好友——也就是她有才。

但没半个月,这幅画就被人给买走了。

赵三旺托儿子赵俭还给慕书玉带个话,表示一下歉意,说他本来不想卖,毕竟是儿子同窗送的礼物,挂在酒楼大堂里无非是想要显摆一下。

可是谁能预料知晓到,后面竟然被人给瞧上眼了,不卖不行,买家人的身份他赵三旺惹不起。

不得不卖,就是对不住她这一份礼物的心意了。

赵三旺没有因为她是孩子就不尊重她。

慕书玉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是一幅画,卖了就卖了,有人欣赏是好事,说不定她以后还能靠这赚钱呢。

当然,这是玩笑话,旨在宽宽赵俭小朋友不好意思的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