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节(1 / 2)

加入书签

“尹大家,请喝茶。”

姚芷娴亲自倒了一杯热茶放在老者的面前,态度和言语间都带着敬重。

“不必这么客气,你我也算是旧识。”尹道元嘘了嘘茶,微抿两口。

姚芷娴:“旧识之说不敢当,如今我不过是一个伯府的妾室,万万没想到厚着脸皮托人去信给您,您竟真的来到了栖山村。”

她没有想到,而且还是老者亲自到来,已是出乎意料了。

尹道元尹大家,雅称“简墨先生”,是大盛朝有名的一位书画大家。

书法笔势行云流水、矫若惊龙,令人称叹。

但他的画更好更负盛名,尤为擅长人物画和山水画,画法笔触简略精练,下笔雄健豪放、纵横自如,独具风裁。

读书人、特别是画家推崇尹道元尹大家,便起了个尊称“简墨先生”,意在夸奖赞扬其简单一笔便传神、妙至毫巅并且入木三分的丹青墨迹。

这称号流传范围更广。

是以,世人多知简墨书画大家,真实的姓名倒不如雅称人尽皆知。

尹道元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尹岳在国子监当先生,书画方面的成就虽比不上其父尹道元,学识却很不错,凭借自己的能力入了国子监,任司业一职。

二儿子尹望则丝毫没有书画方面的天赋,笔下丹青缺乏灵气,可在为官上面却通透精明、进退得当。

如今的官职已是从三品都转运盐使司,手中握有实权,任职于河间府。

姚芷娴的父亲姚甫承在京城为官时,曾与尹岳交好,两家各自入府走动过。

当时,尹道元也在京城尹府,未曾像现在这样时常出门游览山水秀色。

姚芷娴有些才气在身,幸运的得到过尹道元一段时日的指导,虽无师徒名分,却也有几分情分在。

这回,姚芷娴通过薇姐想办法去信给尹道元,是为了慕书玉。

她想为慕书玉求得一位画家良师。

姚芷娴自然不敢奢求尹道元为师,毕竟尹道元德高望重,是书画界的泰山北斗,姚芷娴自知人微望轻,不可能说出狂妄的话语。

更何况,尹道元现在早就修身养性,不再收徒了。

不过,尹道元早年收下的学生却不少。

姚芷娴去信是希望尹道元能够对慕书玉考察一二,若觉得玉儿于画画上有灵气天分,可否看在先父的面子上给予方便,为玉儿寻一良师。

如果有尹道元这样的书画大家出面,就算只评价一两句,对玉儿来说也是极为有益的。

所以,姚芷娴舍下了面子。

但她却不知道,就在刚去信后不久,巧合得很,有人为求尹岳办事,便投其所好,送了不少字帖书画礼物到尹府。

其中一份礼物里面便夹着从有客来赵老板那里买来的画,因为画法新奇,是以也被附赠送了进来。

送礼那人还将青州县小神童的画当做趣事讲给了尹岳听。

尹岳一听“慕书玉”的名字,便蓦地想起两天前,尹道元收到的一封信件,这名字耳熟,父亲似乎在他面前念叨过。

于是,尹岳打发走送礼之人后,就拿着慕书玉的画作去找尹道元了。

由此,尹道元才决定亲自来青州县栖山村一趟。

姚芷娴隐约觉得尹大家对玉儿的态度、观感很不错,在尹道元拿出玉儿的三幅画作之后,内心的感觉更甚。

“这孩子可在青州县里有过画家先生?”尹道元问。

慕书玉的画很有灵气,已具神韵,不知道是和谁学的。

但姚芷娴去信的目的是想要为慕书玉寻找一位丹青师傅,说明这孩子目前应该是没有正经先生的。

姚芷娴:“玉儿没有去县学读书之前,在栖山村的村学里学习识字写字。”

“没有人教导她画画,可她平时却会照着其他东西认真比划,沙地、纸张,都有自己练习。”

“玉儿去县学后,在县里的集市上找了一个书画摊子,摊主是位年轻的书生。”

“玉儿与他主动做了一笔买卖,她给钱,每天占用书生一点时间,书生则教她画画。”

所以有段时间,每逢申时下学后,慕书玉都会前往书画摊待上半个时辰、或者一个时辰再回来。

王管事和护院会作陪。

慕书玉喜爱画画显而易见,不畏刮风下雨,宁愿辛苦些也要去学习。

这点看在姚芷娴的眼里,久而久之便不由得松动了心中那道防线,以至现在,这才真正决定要为慕书玉寻找一位画家良师。

老者一边听着姚芷娴的话,一边杯盖刮茶沫的动作逐渐不由自主地停止下来,直到杯盖“咔嗒”一声扣在茶杯上,遮去了雾气。

尹道元:“这孩子很有天赋,也挺有主见。”

姚芷娴道了声“是”。

书房里一时安静下来,尹道元敛眉沉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姚芷娴便也沉默不语,静静等待。

过了会儿,尹道元抬起头说:“圣上至今没有子嗣,老夫记得五年前,安定伯主动向圣上提及,要为圣上分忧。”

“——二等安定伯府上之女可为和亲人选,当时,安定伯将目光放在了三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