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节(1 / 2)

加入书签

慕书玉:“我挺认真,不逗乐子。”

林兴:“我就是随便一说,怎么真猜对了……”

“是、是我想的那个简墨先生?不是什么什么其他人?书玉,不是重名吧?”

“不是,都让你们大胆一点想了。”慕书玉道。

“可这也太……”

他们的胆子还没能达到那种高度啊。

林兴突然意识到慕书玉之前讲的后半句话,睁大眼睛说道:“等等,我父亲见过简墨先生?他怎么就没告诉我呢?!”

至于被简墨先生要走的两幅画作,一定是为了观察书玉的资质吧。

这会儿反射弧转回来,林兴又不傻,自然很快想清楚了其中的关键。

关笙道:“兴许是简墨先生并不想过多的引人注意,想行程清静一点,毕竟,简墨先生的身份容易备受瞩目。”

关笙惊讶过后,心情逐渐恢复稳定,面上也不由地露出笑容,很为慕书玉获得良师高兴。

慕书玉点点头,道:“老师目前定居在青州县里,的确不想让太多人知晓他的行踪。”

不然到时候若有人闻讯登门拜访,实在是麻烦、打扰。

林兴、赵俭和关笙三人表示理解。

——有关于简墨先生就落脚在青州县的消息,他们绝对不会往外说,保密。

慕书玉还将邀请他们去别庄做客的事情说了。

但不是今天,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再登门拜会。

暂且先约定好时间,三人便各怀心情地回家了。

两天后,慕书玉正式邀请三个好友去老师的别庄玩。

但在临行前,她先去了李木匠的店里,取走之前早就定制的三样东西。

见慕书玉抱着三个木盒子登上马车,关笙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东西?书玉。”

慕书玉:“棋盘和棋子哦,保管是你们没有玩过的。”

赵俭:“没玩过?新花样吗?书玉,你说说。”

“不说,等到了别庄以后再告诉你们。”

慕书玉放好三个木盒,马车随即扬鞭离开。

作者有话说:

【小知识】:夸夸之语借鉴出处——1.陆探微南朝宋著名画家。他作画笔迹周密,号称“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和唐代吴道子的“疏体”。他在绘画中运用的锐利挺拔、刚劲有力的线条,被后人誉为:笔迹劲利,如锥刀焉,所“画人物极其妙绝”、“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凛凛若对神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陆探微在绘画上的另一成就是独创了“一笔划”法,笔势连绵不断,整幅画一气呵成,令人赞不绝口。

2.北宋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宽三大画家。三大家之特点:董源之画除部分作品雄伟、崭绝峥嵘之势外,大多趋于平淡、天真、朴茂静穆。

第15章

在去别庄的路上,饶是林兴、赵俭和关笙三人已经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随着马车行至的路程逐渐缩短,他们的心里仍然在所难免的紧张起来。

那可是简墨先生啊,闻名大盛朝,没想到他们还能有近距离接触的一天。

想到这儿,林兴不禁看了眼慕书玉。

那天得知简墨先生是书玉的书画老师后,林兴回到家中便去询问了父亲,有关于那两幅画作的事情。

可没等他说出简墨先生和书玉的关系,林若就根据林兴的表情和话语之间流露出来的意味推测出了一星半点的消息。

——他猜测,简墨先生不是慕书玉的老师,就将会是慕书玉的师祖,也就是说,其学生没准会收下慕书玉。

原因就在于,简墨先生当日面上明显露出对那两幅画作的欣赏之意。

林若曾旁敲侧击的问简墨先生是否暂时要留住在青州县里,他可以为先生安排好住处。

但简墨先生却拒绝了,留是留,不过自有去处。

这个“去处”是哪里,林若为官懂得察言观色、为人审慎仔细,心中立即就有了判断。

如今,林兴过来一说,林若便猜想出来了。

虽然早有预料,但对于简墨先生竟然亲自收徒教导一事,林若还是有些惊讶的。

这个“惊讶”的点在于简墨先生远在京城,而慕书玉则在栖山村的庄子里,两者是怎么关联上的?

这不由得令林若更加留意了一下慕书玉的家世背景。

虽住庄子,但可能身份并不简单。

后续也确实让林若探听出了一点传闻。

这事儿倒没有和林兴提及,只让他继续和慕书玉做朋友交好便行。

但林兴隐约有所察觉……书玉的身份,大概并不普通吧。

终于,马车停在别庄的门口,三人有些紧张地跟着慕书玉下车,三个木盒则分别被他们拿去帮忙抱着。

别庄门口是安山和安水出来迎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