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节(1 / 2)

加入书签

关笙也提高声音说道:“书玉,这幅剪纸也有意思,满塘荷花出水芙蓉,清廉高洁,美不胜收。”

慕书玉应着三位好友的喊声东跑西瞧的、不亦乐乎。

最后,她来到关笙的身边,听他说完那句话,又抬起头看见荷花样式的剪纸,不禁脱口而出道:“是好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好,小公子这诗句说的真好!”顿时,慕书玉四人的身后有人夸奖道。

慕书玉循声回头一看,先注意到的却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少年,虽看起来有些病弱的模样,但长相十分好看。

尤其那一通身的气质,似霜如雪,闲雅矜贵。

然后,慕书玉才注意到就站在小少年身边、落后半步的中年男人,刚才那句话也是他说的,此刻正面露赞许。

慕书玉见状,急忙摆手回道:“这诗句我也是偶然听人念出的,觉得好听,就记了下来。”

严忠明便随口一问那人是谁,现在何处。

慕书玉说是青州县的旅人,未曾相识,只瞥见过一面,如今自然不知晓去了哪里。

严忠明闻言,神情略有遗憾,但不多。

这事儿便算个小小插曲。

见对方没有再搭话的意思,慕书玉就拉着林兴、赵俭和关笙三人继续去逛了。

作者有话说:

ps:男女主晚上还会继续见面~

第18章

慕书玉揣着手,仍旧兴趣盎然地欣赏每个摊位上面的剪纸。

林兴则扭头往后一瞅,回来不着痕迹地用手指戳了戳慕书玉的胳膊,凑近低声说道:“诶书玉,那几人还在后面跟着呢。”

慕书玉头也没回,眼睛盯着剪纸看,道:“跟着就跟着呗,比赛就这一条街,一段路,直来直去,不是你往这边,就是我往那边的。”

“他们跟咱们同一个方向,有什么稀奇,又不是在尾随我们。”

“你看人家那小少爷穿的衣服料子、佩戴的首饰等,瞧着比你都好。”

非富即贵,很可能惹不起。

毕竟那小少爷身旁的中年男人,一看就是随从下仆之类,却也能够穿着一身锦衣、腰间悬挂着玉佩。

可见啊,家境格外不俗。

林兴闻言,挠了挠脑袋,也就不再理会了。

总之,书玉说的有道理。

这时,慕书玉脚步一顿,停在了一处摊位前面,仰头,眼神赞叹地盯着一幅剪纸看。

这摊子上悬挂着一幅剪纸灯笼,却不是扁平的一张,而是如同真的灯笼那样,圆滚滚的很是立体,上面剪出灯绳、底下剪出穗子。

灯笼上还带着复杂好看的图案花样。

——繁枝和花叶缠绕,两条鲤鱼一上一下,中间则是一个清晰的福字。

既剪的不差,寓意也更好,尤其这样的立体剪纸还新奇。

除此之外,在这幅灯笼剪纸的旁边,还挂有一幅同样立体的四角灯样式的剪纸。

灯四面,每面的图案都各不相同,看着竟比灯笼剪纸还要更为精致一点。

只不过就这两个立体剪纸,没多的了。

慕书玉往这摊子后面看了看,参与比赛的人是一位六旬老者,身材较为矮小和瘦弱,但能看出精神头不错、很是康健。

而老人的一双手,骨节粗大,手指关节旁带着厚厚的一层茧子,一看就是长期干活磨出来的。

此时,老人正低头叠着红纸,看样子是打算继续剪下一张剪纸。

但慕书玉却看见老人叠完以后,并没有立即动手开剪,反而在沉思着什么,眉心微微皱起。

慕书玉就忍不住迈步上前一点,开口问道:“这位老伯,您怎么不剪了呢?”

老人闻声抬起头,见慕书玉一个小孩子询问,当即笑着说道:“剪啊,就是不知道剪什么才好。”

“老汉没有读过书,一辈子种地,是个庄稼汉,也就一双手灵巧,从小学会这剪纸,什么花样都会剪。”

“可小公子你看,这条街上可都是参与比赛的人,都是剪纸的好手,什么五谷丰登、富贵吉祥、玉兔银蟾……”

“那会剪的花样可同样多了去呢。”

“人人都懂,但剪来剪去,没什么稀奇的。”

许是苦恼已久,一听有人询问,即便是四个年龄不算太大的小少年,老人也想要倾诉一下。

听到这里,关笙不由地说道:“可老伯,您这两幅剪纸就挺稀奇的呀。”

他伸手指了指灯笼剪纸和四角灯剪纸。

老人道:“可除了这两个,我想不出来剪什么了。”

慕书玉:“老伯别只单挑着红纸来剪,知县大人不是还给发放了绿纸、蓝纸和黑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