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节(1 / 2)

加入书签

周围有人作证, 的确是晕倒这人先过来这两位小公子的跟前说话。

至于后面晕倒……到底只是骂人,没动手, 却也委实算不上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的。

在尹煜之讲完后,领头的衙役不禁看了慕书玉一眼, 惊讶道:“这位小公子竟是府试的案首?”

这小公子才多大年龄?

慕书玉点头。

尹煜之则竖起大拇指, 神情骄傲道:“没错,书玉更不止是府试的案首, 他还是我们青州县县试的案首呢。”

“这是我们青州县的小神童, 厉害着呢。”

慕书玉:“……”

她听的不由耳尖泛红, 暗自扯了扯尹煜之的衣袖。

行了行了, 差不多就得, 你还记得自己其实是河间府的大少爷么, 一口一个“我们青州县”……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从小生活在青州县呢。

既然只是口角争执, 衙役们便不再管这事了, 只让齐辉后面找来的朋友们将他抬走送医。

慕书玉则和尹煜之启程,要离开青州府了。

等回去青州县后,自然是一番报喜、恭贺。

母亲、老师、朋友们等都为慕书玉高兴。

而一下子连得双案首,再加之年龄尚小,慕书玉的“神童”之名再次传遍青州县,不过,人一旦出名,便各种言论都随之而来,好的坏的、香的臭的……

即便慕书玉人在县学或者庄子、又或是尹道元的别庄那里,不主动去听,但是有些言语也会突然就钻入耳中,令她知晓。

夸赞的话语就不用说了,实在是一些难听的言论也会出现。

——比如什么就算连得双案首,但且看院试吧,看他会跌得多惨。

童生三试,仅院试最难,过了院试才是秀才。

在考院试之前的成绩就算再好,又能算得了什么,不通过院试到底没有功名在身,双案首再春风得意也无用。

慕书玉:……我也没有得意啊。

反正她是不在乎这些不好听的言语。

怎么,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有本事到我的面前来跳脚骂我啊,看我不把你说哭气晕、再吐血三升。

但慕书玉仍然泰然自若,却并不代表其他人也毫不在乎,或者说,是挂心担忧慕书玉之后的道路。

古也有神童出现,小小年纪便能吟诗作赋、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聪颖者不在少数,但如今且看,名留历史之才人又有几何?

小时候脑子通达,长大后却变得愚钝之人更是不知凡几。

正所谓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求学之路艰难,而这才刚刚开始,不进便会退,容不得半分松懈与轻看。

虽然书玉沉稳早慧,看起来并未因为取得双案首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沾沾自喜,但是,有些话还是不得不与之详谈一番。

检查完慕书玉的书画作业后,尹道元说道:“府试结束后,童生试也算暂告一段落,玉儿,接下来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参加院试?”

按照尹道元的想法,院试着实不用着急。

慕书玉的年龄尚轻,考试等得起,不如等到有足够的自信可以确保院试一定会通过后,再去参考,两年或者三年,甚至再久一点也可以。

这话尹煜之也问过。

慕书玉的回答一样,依旧道:“一年以后,老师,我打算在九岁的时候就去考院试。”

尹道元闻言讶异,不由地蹙眉道:“一年后……玉儿,院试不是儿戏,你可真的想清楚了?”

“大盛朝每年想要考秀才的人比比皆是,可院试落榜的人数却并不在少,一年准备的时间于你而言是不是太短了?”

“院试需得慎重啊,玉儿。”

慕书玉道:“我已经想好了,老师,一年准备足矣。”

见慕书玉神色认真,不像玩笑,尹道元叹道:“既是如此,老师也不便多说什么了。”

“只是你要记住,学习切记专心致志、精耕细作,切忌三心二意、一曝十寒,明白吗?”

“我明白的,老师。”

“那就好。”尹道元满意地点点头。

……

而对于慕书玉的决定,姚芷娴也并未多说什么。

只是后来慕书玉察觉到,庄子里的下人似乎更加寡言少语了,能不在她面前说话就尽量少说,也少有下人再悄声谈论她考试的事情。

估计是她娘趁她不在的时候威慑管教了一番。

有一次,姚芷娴还温柔问她:“玉儿,无论是你已经踏上科举一途、亦或是你县试府试双案首的消息,以及一年后参加院试的消息,你想不想告知你的父亲?”

于理来讲,这种事情怎么都应该令慕书玉的父亲、也就是慕正言得知一下。

但慕书玉立刻说道:“不想。”

语气毫不犹豫、说话干脆利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