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节(1 / 2)

加入书签

第34章

五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少年人来讲, 变化必是极大的。

但对于伯府来说,却仍然还是如此,按部就班、毫无波澜。

不过这天, 一名小厮急匆匆地穿过抄手游廊、路过厅堂等处, 来到了安定伯的院落门外,低声对站在门边看守的侍卫说道:“这是给伯爷的信件,麻烦转交一下。”

侍卫闻言接过信, 进入了院里。

不多时, 安定伯便走了出来,而后又一会儿,整个伯府上下都知晓了——在外游学五年的伯府长孙慕书玉要回京了。

他会与简墨先生尹道元、以及其孙儿尹煜之一同回来。

“这真是……在外五年, 总算回来了。”

得到这消息后, 安定伯慕史进便召集了今日在家的一众亲眷, 说出此事。

乍一看之下,除却在外面正忙事情的长房大爷慕正成、和四爷慕正朗以外, 伯府里的人差不多都在这儿了。

可见安定伯慕史进对于这个“长孙”的重视。

即便已经过去五年之久,连一面都还未曾见着, 竟会只因为一封书信, 而就将众人聚集在此。

但这一番举动难免会叫有些人心里不太得劲。

方才说话之人,就是四房慕正朗的妻子郑氏, 今日穿着一袭淡雅的素色衣裙, 外表清丽柔弱, 说话的声音也不紧不慢, 看似是一个温和似水的女人。

郑氏说完, 长房媳妇孙氏便开口说道:“是啊, 这五年以来, 公爹可是一直记挂着书玉呢。”

“想必这孩子回来伯府, 三弟和弟媳应该是最为高兴的吧。”

孙氏笑意盈盈地看向慕正言和诸婼薇两人。

作为长房的正妻、大媳妇,孙氏深受老夫人安氏的看重,至今几乎将半数的管家权都交到了孙氏的手中。

并且,孙氏的娘家背景也还算不错。

虽然,在这伯府里面,娘家身份背景最高的媳妇是诸婼薇,但谁让三爷慕正言在伯府并不怎么受到重视呢,存在感低。

安定伯慕史进和老夫人安氏共有三子一女,妾室姨娘又为安定伯分别生下来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其中,嫡女慕茹珍和庶女慕茹燕都已经嫁了出去,三个嫡子和一个庶子也都已经娶妻生子了。

嫡长子便是慕正成,其妻孙氏。

二子为庶子,二爷慕正梁,其妻元氏,这两人在伯府的存在感更低,宛如透明人,平时寡言少语,不爱冒头。

二爷慕正梁的性格更是唯唯诺诺,软弱且没有什么出息,到现在都无建树。

三房的人就是慕正言和诸婼薇了。

慕正言虽为嫡子,却并不如大爷和四爷受到老夫人的喜爱,说一句偏心眼也不为过。

四爷慕正朗则从小到大最为受宠。

孙氏的话说完,慕正言高兴地点头。

诸婼薇轻瞥孙氏一眼,没搭言,甚至连个表情都懒得做出,但这样无视人的举动,却没有人指出来说些什么。

至少孙氏表面看上去似乎也并不在意的样子。

孙氏长相端庄、好看,却不是属于明艳那一类型的相貌。

她浑身上下都仿佛刻着知礼贤惠,一举一动都是极为懂规矩的,在外也有个贤内助的美称,可谓面和慈善。

老夫人安氏就很是倚重她。

安定伯慕史进扫了一圈下面,道:“书玉回到京城,他姨娘却不会跟着一起回来,到时候,正言,对你的长子多上点心。”

“他毕竟离开京城、离开伯府这么些年,初到没准会不适应这边的生活。”

“是,我知道了,爹。”慕正言道。

四房媳妇郑氏不由地笑道:“公爹真是心疼书玉,想必书玉回来会很开心,不过……他姨娘为什么不跟着一起回到伯府?”

“在伯府总比在庄子上要好吧。”

说罢,郑氏不着痕迹地看了眼诸婼薇,一副话里有话的样子。

郑氏的娘家为武安侯府,比伯府自然要高出一等,不过,却也不如国公府。

是以,诸婼薇淡淡一笑,建议她道:“既然弟媳不知道为什么,不妨写一封信送去青州县问一问,放心,没人拦着你。”

郑氏向上勾起的嘴角不禁一顿,眼神微冷下来,面上却仍笑着说道:“瞧你这话说的,要写信也不应该是我写呀。”

“这信啊,就应当是三伯哥来写,你说是么。”

郑氏先看诸婼薇,又扭头看向慕正言,明显等着他在搭腔。

哪知慕正言却也率先望向诸婼薇,但没有得到一个眼神和话音,便讪讪说道:“是、不,不是,还是不写了吧。”

郑氏闻言,心里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真是没用。

这时,慕史进道:“书玉在信里提到,他姨娘的身体不是很好,倒不如留在庄子里休养,也省得舟车劳顿。”

“这事儿不用再说,是我允许了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