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节(2 / 2)

加入书签

早在《三国演义》开讲那日,慕书玉便备了全套小册和连环画来至京城外的私庄,面见裴妙珩,并一同拿来了早年间伪装好的手稿证据等。

慕书玉只说因为种种缘由,著写此书之人早已离世,她偶然得遇,这才印刷出来让世人知晓。

而这手稿之中还夹杂着旁的“东西”,是慕书玉同样伪造放入其中的,对帮助男主登基有利。

待她再从私庄离开,这事便就此了了。

……

不久后,天气开始转凉,已是入秋。

安定伯府老夫人安氏寿诞将至,阖府上下按照惯例,都要去京城外的一座寺庙里为老夫人安氏祈福。

每每都是连带着伯爷的份一起,而安定伯的寿诞并不会大操大办。

这日,三房一齐出行,慕正言、诸婼薇皆在。

大房、二房和四房的人也是不缺。

他们来到的这寺庙是老夫人安氏经常供奉香火的地方。

再加上每年都会过来,是以,寺庙的住持和尚等都对安定伯府的人并不陌生,很快便为他们安排好了可以暂时歇息的房间。

第69章

“夫人, 喝茶。”

房间里,慕正言为诸婼薇倒了一杯热茶,亲自放于她面前, 随后搓搓手说道:“夫人, 住持那里新得来两本典籍。”

“现下无事,我想便不如先去翻看一二,这制香之事……”

每年的老夫人安氏寿诞前于寺庙祈福, 由家人亲手为其制香已是惯例。

当然, 这制香步骤有些繁琐的地方,自是不会全部都由伯府的家眷们来完成,一是时间不允许, 二也是不熟悉不必要。

寺庙里的和尚早就弄出了半成品, 剩下简单容易的步骤, 再由伯府家眷们来完成就好。

这种事情,大多就是由小辈们来展现孝心的时候, 慕正言在或不在、参与不参与,都无甚关系。

毕竟以往也总是笨手笨脚, 制香制不完整, 除却读书画画以外,万事不行。

诸婼薇也只会让他待在一旁看着, 少插手进来。

是以, 慕正言如此一说, 诸婼薇便让他离开了, 同在房间里的慕书垣三人早已见怪不怪。

但就在他们拿起东西打算开始制香时, 诸婼薇倏地开口, 慢声对慕书玉说道:“今天是你第一年为老夫人亲自制香, 以前你未回京城, 每年都不在,无法为老夫人尽孝。”

“难得有这一次机会,要制成的香也本就不多,那就都由你亲自来吧。”

“书垣,你带着书谦和芸娘出去。”

不问一问慕书玉的意愿,便决定了。

慕书垣闻言,去拿香的手不禁一顿,抬眼看了看慕书玉,道:“娘,我们也想要为祖母尽孝,这香总不能让慕书玉一个人……”

话未说完,慕书垣就被诸婼薇看了一眼。

母亲大人积威甚重,这个家里,爹说话不算,娘说话却不能不在意,更加不能忽视、充耳不闻。

此刻,一看诸婼薇一副不容置喙的严肃模样,慕书垣可不敢再说了,他怕挨打,娘的武力可不低。

于是,慕书垣老老实实地起身,带着弟弟和妹妹两人出去。

临走之前,慕书垣递给慕书玉一个眼神。

——你自求多福吧,不过就是制香,累不死人的,不是我不帮你,是我帮不了啊。

三人出去后,诸婼薇的婢女看守在门边,让慕书垣想偷偷留下都不行。

唉,娘对慕书玉仍有心结,时不时要为难一番,作为子女,弄得他有时候也挺为难的……

这时,慕姝芸道:“二哥、三哥,制香是为祖母寿诞祈福前的准备,我们身为小辈,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住持大师那里……”

慕书垣兄妹三人的脚步声逐渐在门外远去。

屋里,只剩下诸婼薇、秋嬷嬷和慕书玉三人。

未等慕书玉张嘴讲话,秋嬷嬷便从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取出一模一样的几根香来,同时,她将制香的一部分材料用布包好,数量恰恰好与那几根香等份。

随后,秋嬷嬷便到一旁安静制香去了,将谈话的空间留给诸婼薇和慕书玉。

诸婼薇神色柔和,道:“看样子你和书垣他们相处的不错。”

“嫡母教导的好。”慕书玉道:“他们各有优点,也都明白事理、知是非,可见从小在嫡母身边长大,品行毋需置疑。”

诸婼薇笑道:“快别夸他们了,嘴这么甜,跟抹了蜜一样,是你这孩子让他们忍不住亲近。”

“一个人如何,相处久了自是有体会的。”

“你们能够好好相处,倒也叫我放心了。”

“昨晚,你让秋嬷嬷传话与我,说是有事情想问,什么事?”

慕书玉正色道:“嫡母,书玉想要知道我娘当年被陷害时的情况,害她被迫进伯府的人到底是谁,我想查清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