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节(1 / 2)

加入书签

姚芷娴拉起慕书玉的手说:“玉儿想做什么就去做,娘永远都是支持玉儿的。”

绝不会成为你的累赘。

……

这天,天晟帝的赏赐突然来了天禄阁,所有参与重编《万愙图录》的官员都或多或少得到了奖赏。

但其中奖励最多的人当属慕书玉。

她由正六品神乐署署正平调为同样的正六品太常寺寺丞,太常寺是掌管礼乐的最高官署,虽是平调官职,可手中权利却要比之前的大很多。

而之所以获得奖赏的原因,是自平阳一行提及石灰后,裴妙珩终于命人研制出了水泥,如今已呈现给天晟帝。

一部分功劳则记在了重编《万愙图录》的官员头上,毕竟是由《万愙图录》里得到的启发。

最新一期的报纸上就提前画出了水泥铺路的场景,地面坚硬,没有泥泞和坑坑洼洼,道路一片平坦。

由工部率先开始在京城的工程,召集百姓要开始铺路,报纸最后就是刊登了招人的消息。

外界忙于水泥之事,此刻,慕书玉却拿着一本属于《万愙图录》里的书籍来到崔澜面前。

“先生,您看这里。”慕书玉将书平摊,指道:“这部分文字记载了有史以来所能统计的大大小小的地动,而地动之后必有疫病的灾害。”

崔澜:“没错,因为地动造成的伤害范围太大,百姓伤亡惨重,得不到迅速的救治,天灾、流民、疫病……”

“唉,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

慕书玉:“可这部分提到了一些地动开始前的前兆,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前兆,是不是可以率先预防一点地动灾害?”

那些经历过地动却幸存下来的百姓们,是否也还记得在地动发生前的一些征兆?

大盛朝近来发生地动的地点是哪一处?

十二年前宜都地动,九年前定州小地动。

“你想我命人分别去这两个地方进行采访?”裴妙珩蹙眉说道。

“采访”两字为慕书玉所说,是搜集访问、了解实情的意思。

慕书玉点头:“是,殿下。”

裴妙珩稍稍思索道:“你是想收集到这些消息,然后刊登在报纸上么,为了提前预防下一次地动?”

“书玉是想要令百姓们多加了解一下这些信息,能够在灾害来临之前有更多的自保能力,让百姓们了解,然后自己来判断。”

“目前,报纸在京城以及周围的州府比较多见,可更远处却仍然没有流通。”

“殿下不如趁着这次采访的机会,将报纸也带去建设发行,就在宜都以及定州附近的州府等处。”

“想必尽管快十多年过去,但还是有不少人记得当时地动的场景,周围州府的百姓也是可以感觉到地动的。”

“如此一来,报纸一定能快些流传。”

最好,赶在钦州地动发生之前……

而钦州就在定州的旁边,趁机发行有关于地震征兆的报纸,便是慕书玉为了令钦州的百姓们所了解。

原书剧情中,天晟帝在位期间四十八年,钦州大地动,百姓们伤亡无数,地动之后更有疫病发生,造成流民无数。

而钦州周围的州府等地也被波及,发生多次动乱。

不管如何,地动阻止不了,可最起码要将伤亡人数降低才行。

而这次地动……

慕书玉敛了敛眉,抬起头时对裴妙珩道:“殿下,如今有报纸的存在,就是为了向百姓传达信息,为百姓们了解更多的东西。”

“地动之灾害所波及覆盖的范围广,破坏性也极强,更惶论直接或者间接所造成的损失巨大,若能有办法提前预防,哪怕只是一点,对百姓们来说也是好事,对我大盛朝更是有利无害。”

“是以,这次前往宜都和定州的采访不会是无用功,即便要耗费些人手,也还请殿下……”

“我知道了。”裴妙珩道:“这件事情我会差人去办。”

“谢殿下。”

“为百姓之事,无需道谢。”

作者有话说:

发晚了,卡文卡到头秃……

第98章

天晟帝每月都会设一次家宴与裴妙珩、裴祈颜等侄儿吃顿晚饭, 锡伯族自京城离开后,先前暂且留在京城的端亲王和瑞亲王也走了。

不走不行,天晟帝不可能让他们长久居住在京城, 封地才是诸位王爷应该待的地方。

这一晚又是家宴。

席间, 天晟帝问道:“妙珩,听说你派了人去宜都和定州这两个地方?”

虽是疑问,可天晟帝已经问出, 就代表他是知晓和确定了。

裴妙珩撂下筷子, 道:“是,陛下,为报纸下一期内容做采访。”

何为“采访”, 报纸又是什么内容, 裴妙珩一一讲给天晟帝听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