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7节(1 / 2)

加入书签

好名声虽然不说对一切有利,但作用可也不小,若有陛下亲自奖励,那对于他们就更加是一种殊荣。

商人大多逐利,既然有利益可图,那么捐款就也不是不可以,粮食、银子等都行。

是以,这件事情进行的很是顺利,顺利到原本想看裴妙珩笑话的韩璋脸都僵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帮子乡绅富豪竟然如此好搞定。

这还没完,接下来又是征集医馆大夫等走访钦州各地,由侍卫跟着,一些药材更是要供应上,简单的伤势快速治疗,严重的伤势就近送往医馆。

然而相比起一些百姓的伤势,更加严重的则是百姓们的精神状况,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恐惧,未来无望等,这些都成了可以压垮百姓们的稻草。

“现在要做的,是不仅在物质层面上安抚百姓,还需要在精神层面上振奋百姓。”慕书玉道。

“你打算怎么做?”两人商议时,裴妙珩问道。

慕书玉:“钦州地动正值院试开始,在这里尚有无数学子们存在,学子识字,年少热血。”

“殿下,我想您来发动这些学子,让他们为钦州、为这里受灾的百姓们做些事情。”

这样一来,钦州若有救,而做这些事的裴妙珩也将会受到学子们的敬重。

翌日,今日钦州实时报纸开始发行,不是印刷,而是由学子们手写,一张一张的纸上记载着钦州各地的救援情况。

“某地某处设粥棚两座,并发放衣物……”

“同济堂医院今日救治病人二十位,擅治疗遭砸伤、压伤吐血昏迷的患者,若有此伤病百姓可送人去同济堂治疗。”

“仁心医馆今日救治病人四十五位,擅长治疗骨折。”

“但目前药物紧缺,若有可以行动的百姓请来医馆报名参加上山采摘草药的活动,一株草药的价钱如下……”

“高老爷捐赠一千两纹银和一百袋粮食用于钦州赈灾,这一千两纹银也被殿下用来购买粮食、衣物和药材等。”

“这张纸便是账本细目,稍后会张贴在告示牌上,细目公布明了,绝不贪污为百姓们的一个铜板。”

有学子举着一张纸喊道。

而听见这话,不少百姓看了过来,脸上或多或少有了表情。

“殿、殿下?请问这位公子,为我们钦州赈灾的是哪一位殿下?”老人被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询问。

其他百姓也循声聚集过来。

学子立马过去回答:“陛下忧心钦州地动之事,瑞亲王嫡长子裴妙珩殿下亲自请命来钦州赈灾,为百姓排忧解难。”

“同行者还有当朝最年轻的状元慕书玉慕大人,一等辅国将军之子诸劭亭诸大人……”

“老丈,你们放心,只有我们大家一起努力,钦州之难一定会过去的!”

“真的会过去么。”有妇人眼含热泪问道。

她的丈夫、儿子皆不幸死在了这场地动当中,就算她幸运存活又如何,还不如一同死了去。

学子郑重点头:“一定会!有殿下在,我相信这场劫难最终会过去,团结一心就能打倒绝境,陛下和殿下就是我们百姓最坚实的后盾。”

即便没有慕书玉要求,这些学子们也能够说出振奋人心的话语。

而与此同时,钦州各处拉起横幅,上面写着“万众一心、抗灾救济”“灾难无情人有情,钦州百姓众志成城,共渡难关”“大爱无声、大义无言,为生者祈福,为逝者哀悼”之类的语句。

每日,便会有学子站在这些横幅的下方或讲解实时报纸上面的内容,或者讲故事。

没错,就是讲故事。

慕书玉带来了一些书籍,其中有适合大人听的故事,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还有适合孩子们的故事书,比如《西游记》,比如慕书玉暂且未发行的故事三百首,其中有童话故事。

还有根据论语等书籍改编的故事,通俗易懂,带有图文注释。

——孔子的孩子为何取名为鲤?子贡守丧,颜回输冠……

用简单童趣的话语来传达知识和道理。

随着开讲,百姓们渐渐的被吸引而来,精神上的满足开始让他们短暂的忘却身体上的伤痛。

尤其是在读故事三百首这书时,每个故事提取十字,由简到难,可让孩子们来进行学习,这些学子们便顺势教了。

不论是写在纸上还是地面,围着一圈的孩子都听得无比认真,就连一些大人也忍不住过来听讲。

钦州开始慢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大概福气相连,这一日,有消息从京城传来。

江南五年,并不只是待在江南,慕书玉曾随着尹道元到过海边,有幸结识一个时常出海的商队。

这群人完全是以海上为家,在海上的时间比在陆地上还长,潜泳、闭息皆厉害无比。

她和老师遇上时,这个商队正从一本游记上了解到海的那边竟也有陆地,他们便想过去找找看,见识一下不同于大盛朝的陆地又是什么样的。

那本游记慕书玉借来看过,心里当即有了些想法,她悄悄制成了一本破烂的古书,上面记载了玉米、番薯、土豆、辣椒等农作物。

有些只有图片,有些是零星几句话,记载不全。

可单就土豆提到了种植产量也足以令人心动。

慕书玉将其交给了海上商队的头领,希望他若出海真的见到另外一片陆地的话,还请找一找这些植物。

不过,慕书玉倒也没有全然将希望寄托于这个海上商队。

待她为官,自然也可以找机会说动陛下或者殿下,到时候再根据这本古书派人出海寻找也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