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节(2 / 2)

加入书签

这样炙手可热的人选却一定要及冠后才可以定亲,让不少人对此扼腕不已。

好在,如今距离这个日期已经不远了。

慕书玉这样的人选被盯着,那么,裴妙珩等几位殿下也是。

原本天晟帝就有了册立太子的意愿,趁着太后在世,身体尚还可以撑住,天晟帝就想先为裴妙珩、裴祈颜等人定下一门不错的亲事。

他属意将崔澜的孙女崔绾嫁给裴妙珩,崔绾也是其表妹,再合适不过。

但透露出这一意思后,崔澜却亲自叩见天晟帝拒绝了。

“清河崔氏已是皇亲国戚,无需再增添一层关系。”

崔澜知晓天晟帝之所以想要定下这一门亲事,是出于对他的补偿。

他的妹妹崔芙要被一生囚禁,从此老死在小小的院落之中,他当初求情,陛下却拒而不见。

崔澜跪了许久,还为此生了一场病,好在无大碍。

但崔澜看得明白,此刻陛下心有补偿之意,对他略微愧疚,可这却维持不了长久。

清河崔氏本就是世家,有女儿嫁给瑞亲王为王妃,他的外孙,若预料没错,陛下属意的太子人选便正是他的外孙裴妙珩。

这对清河崔氏来说已是荣光,不可再进一步了,树大招风,懂得适当进退才最为明智。

这一点,如今崔澜已经看的很是透彻。

崔澜叩见天晟帝时,裴妙珩也在,当即也跪下道说不愿现在就成亲。

天晟帝觉得自己的“好意”竟统统被拒,脸色当即沉了下来,他看向裴妙珩:“妙珩,你可确定不娶崔绾?这京城里,唯她最适合你。”

家世、样貌、人品都挑不出错来。

裴妙珩低头:“是,皇伯父,侄儿还年轻,不想被这些琐事束缚,再者,康郡王谋逆造成的动荡尚未完全平息,侄儿想为皇伯父分忧。”

这倒是事实,有些乱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平复下来的。

天晟帝最终让他们起来回去,这亲事便算作罢。

但没多久,裴妙珩就被派出京城处理事务,慕书玉前去送他,目含担忧。

裴妙珩:“放心,我很快回来。”

他对慕书玉的保证有效,没到两个月,裴妙珩就处理完事务,快马加鞭的赶回京城,先进宫去见天晟帝,随后见了慕书玉。

甫一见面,慕书玉就心疼地摸上他的脸:“你瘦了。”

脸色也略微显得憔悴。

可见这两个月里裴妙珩一直忙于公务,未曾松懈,效率高得惊人。

裴妙珩想赶回来亲眼见到慕书玉,这是他在外的动力。

不过天晟帝见着他这番模样,心里那一点怒气便也俱都消散了,果真是想要为他分忧,在外都没有懈怠。

罢了罢了,不过婚事而已,没必要勉强妙珩。

天晟帝态度终于松动,对裴妙珩来讲就是好事。

但天大的好事也没有见着眼前人重要。

他腕间的红绳几乎被摩挲的起毛,这会儿便抬起对慕书玉道:“这两个月连书信都少有传递,就只有睹物思人了,应不会断吧。”

慕书玉笑道:“断掉也没有关系,可以重新编,以后每年,我都会为你重编一次。”

裴妙珩抱住她,满足地叹息一声:“书玉,我好想你。”

“我也是。”

从未觉得日子如此磨人难以度过,幸好清鸿很快就回来了。

……

十月底,天气彻底转凉时,太后的病情加重,已到了卧榻不起的程度,天晟帝每日侍奉在床前。

就连在封地的瑞亲王、景郡王和庆郡王都连夜赶来了京城,侍候在太后的居所。

这个冬天,太后却到底没能撑过去,在一片哀声中逝世。

天晟帝大悲,鬓边白发又增添了不少,整个人仿佛苍老了好几岁,站起时身体都不稳,为太后举行国丧后,接连罢朝三天。

太医叮嘱天晟帝要保证身体,但暗地里却愁,陛下的身体康健程度也极为不乐观了。

天晟帝怕也知晓自身的情况,趁着三位王爷都在京城,他正式册封太子人选。

这人选不出意外就是裴妙珩,择一吉日,改玉碟、举行册封大礼。

待事情结束,新年都快要过去了。

如今,裴妙珩已是板上钉钉的太子,每日事务繁忙,天晟帝叫其跟着一起处理国事奏折等,显然在细心培养他。

慕书玉也有了新的事情做,联合姜游、关笙等人出教材、应考试卷等,全年龄段。

历年科举的试卷在翰林院皆可方便翻找,状元、榜眼乃至探花郎的卷子更是都有誊写保留,这样倒是可以出个一甲解题册,状元解题集锦,榜眼解题集锦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