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节(1 / 2)

加入书签

偏生消息言之凿凿,她记起霍睿言的谨小慎微,顺了弹劾官员之愿,拟一道旨意,以罚俸三月来“警醒”定远侯,平息了这场小风波。

而霍家兄弟由此得知,朝中有哪些人对霍家落井下石,不反驳,不辩解,默默记在心上。

次年春,由礼部举行的春闱拉开帷幕。

省试于贡院内进行,一考就是三日。其时为防止作弊,多名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进行锁院,不得离场。

考生们对号入座,连考大经、兼经、考论、考策,试卷糊名,另行誊录。

多名考官评阅试卷时,既不知考生姓名,也无法辨认考生的字迹,以此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

无独有偶,当霍睿言顺利通过省试,谢国公所辖的澶州出现了火|药爆炸事件,烧毁了十余间民房,所幸当时举办节庆仪典,无人伤亡。

但谢国公以无大灾为由未曾上报,遭到了不少官员的指责,认为他自恃为太后的父亲、小皇帝的外祖父,独霸一方云云。

宋鸣珂也拟了一道旨意,让谢国公“自行省察”,算是给朝臣一个交代。

当省试成绩公布,霍睿言不负众望考上头名,身兼解元、会元,却因这两桩小波折,庆贺声一下子大大减少。

到了殿试当日,众考生于天未亮抵达皇城外左掖门处等候,由阁门使带入集英殿中进行考试。

殿试仅有一道策问题,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轮流传阅,各加五种记分等级,从中挑选最佳的十本进呈给宋鸣珂。

“钦定”时,卷子先不开封,由饶相宣读考官们所定头几名的卷子。

读了前三名,宋鸣珂认为名次定得可以,果不其然,霍睿言再度位于最佳。

由于事前,他对宋鸣珂打了招呼,无论如何,不能定他为第一名,以免被人说她偏私。

因此,宋鸣珂忍耐心中的天人交战,以霍睿言年轻锐气为由,强行将他压到了第二,掀起朝臣热议。

当下,她不顾众人反对,宣布登科进士名次,授予三甲监丞、大理评事等职,特赐袍、靴、笏,并下令赐宴于琼苑。

那一日,霍睿言身穿绯袍,骑赤玉骏马,行于队伍当中,受京中士庶夹道欢庆相迎、美人媚眼含情挥绢。

一时间,一门两杰的赞誉又掀起热议。

霍睿言对欢呼雀跃的人群报以礼貌微笑,无意间瞥见茶馆二楼有女子揭帘而望,只露出一双似曾相识的眉眼。

仓皇一瞥,他记不清是何人,未予理会。

琼林苑奇石筑山,遍植各地进贡花卉,春来梅桃盛放,粉白绯红,灿若云霞。

风过处,暗香袭人,混着酒意,熏人欲醉。

席间觥筹交错,官员们相互礼敬,此等场面,对于自幼出席宴会的霍睿言并不陌生。

他谈吐温雅,站如苍松迎风,坐如朗月入怀,即便被重臣名儒包围,亦不输半分气度。

向前太子少师、当今吏部侍郎徐怀仁敬酒时,霍睿言猝然想起,方才来路上,窥帘而望的小娘子……应是对方的幺妹。

自从北境归来,他和徐小娘子在街头或书画坊偶遇过两次。

他每次对上人家娇羞的笑容,简单打个招呼,甚至仅作点头之交,便借故离去,无平日半点潇洒磊落。

仿佛除了宋鸣珂以外,对他示好的女子都成了洪水猛兽。

念及他的小表妹,他转目望向主位上着龙袍的宋鸣珂,目光相撞,各自一笑。

整场宴会上,宋鸣珂的视线几乎只追逐他一人,欣赏与骄傲不言而喻。

酒过三巡,她整理衣袍,起身沿梅林散步,点名邀霍睿言同行。

赏花听溪,一高一矮两道身影相距不到半尺。

亲密在于他们是表兄妹,隔阂在于他们已有了真正的君臣关系。

说不清是近了,还是远了。

她眺望仙鹤翩飞,柔柔眸光中不无遗憾:“二表哥,我后悔把你压下来,那才是真正的徇私舞弊。”

“陛下,于臣而言,虚名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辅佐她了。

哪怕不过是小小的八品京官,他也可先从底层熟悉制度与人事,一步步往上走。

总有一日,他会站在朝堂之上,且站在离她更近的位置。

“我懂。”宋鸣珂回眸浅笑,眼波胜过这春日清溪。

良久,她嗓音绵软了几分:“在我心里,你是无可取代的头名。”

霍睿言脸上一热,心跳不受控制,暗呼:完!了!

晏晏啊,你可知,此言……像极了情话?

第四十章 ...

永熙三年夏,奔龙山夏苗计划定于五月十日,为期二十日。

出发前夕,名单公布,叫人意外的是,除了消失多时的“熙明长公主”,稀客还有“病中”的赵太妃,远道而来的安王世子等等。

安王宋博衍在京摄政第三个年头,世子宋既明在“皇帝堂弟”的极力相邀下,悠哉悠哉抵达京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