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3节(1 / 2)

加入书签

霍睿言于心不忍:“这是你的决定?”

元礼苦笑道:“此为最佳办法,损失最少。我的意思是……在供出我之前,你们必须谈妥条件,比方说,逼他们允准师父入境寻药,并能送他老人家安全回京……”

霍睿言注视仍作女子打扮的元礼,脑海闪现初相遇时,同样是严寒冬季。

那文秀少年比他年长一两岁,倚梅而立,抬手采摘梅花。

面如冠玉,五官精致,即便穿着翰林医官院的苍色长袍,人如空山孤月清朗。

此后,他们互相怨怼过、争风吃醋过,保翠山行宫那回闹得不可开交,继而开启长达五年的合作。

期间,元礼偶有捉弄霍睿言,但彼此信赖、惺惺相惜,实则饱含从未袒露于人前的兄弟情意。

“当真……没别的办法?只能走这步?”

霍睿言确实不愿用元礼的性命来换取他本就触手可及的美满。

哪怕他们都明白,生长在中原的草药对宋显琛的毒无效。

元礼摇头:“从你头一次跟我说起,五族人要来时,我便猜到……有此下场。”

霍睿言暗自盘算,如何部署,遇到危难时如何解决,却听得元礼黯然道:“我走以后,阿翕……拜托你了。”

“哥哥!我随你一同回去!我不要独活!”静翕泪流满面,颤抖的双手死死拽住他的胳膊。

“阿翕,听话,记住父亲说的,”元礼微微一笑,“我们身上流着木神选定的血,绝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命,除非有比性命更重要的事,譬如情义,譬如信诺。我目下遇到了,可你不至于如此。因此,你必须替我活下去。”

静翕掩面而泣,泪水涟涟,最终没再抗争。

元礼站起身,以干净帕子拭去手上的药粉,转头望向霍睿言,眼神透着前所未见的从容平静。

“二公子,劳烦借一袭青衫,颜色……越浅越好。”

第一百一十章 ...

歌舞宴会设在绛萼殿,除了从梅林赏梅移步的宗亲和各族使臣,还新加入五品以上的大员和女眷们。

众人候立殿里殿外,恭敬等待太后凤驾,并朗声祝祷。

太后谢氏今年四十整寿,身穿金红锦绣裙袍,明丽与威严并重,受百官朝拜后,由宋鸣珂与宋显琛亲自搀扶落座。

赵太妃衣裳素雅而不失端方,领着寥寥无几人的太嫔,对太后说了一番无甚新意的贺寿词,施施然到一旁静观宴乐表演。

因是太后寿宴,歌舞以庄重、祥和的气氛为主;宫人们奉上各式茶点、干果、雕花蜜饯等,件件精致得令人不忍心入口。

宋鸣珂假意欣赏姬人舞姿、享用美点,实则不断留心安王、赵太妃的反应。

二人相距甚远,赵太妃容色沉静,只浅浅抿了几口茶水;安王偶尔与身边的安王妃交谈,又不时瞪视哈欠连连的儿子。

约莫过了一炷香时分,赵太妃起身,以身体不适为由,向太后恭敬拜别。

太后多年来视她为眼中钉、心中刺,在这盛大生辰宴会上,眼不见为净,爽快放她离开,又和下首的“长公主”、太嫔闲谈。

细察安王对此无动于衷,与旁人反应一致,只好奇扫了一眼,未作过多关注,宋鸣珂的心不辨悲喜。

难道……她猜错了?

倘若二人真有勾连,说不准事先商量过?

霍睿言迟迟未归,她无法借助二表哥的敏锐观察力,只得咀嚼着不知味的点心,忐忑观舞。

意外的是,五族人也为太后带来了祝寿表演。

那位蔻析小郡主亲自抱了一把七弦琴下场,而两名蓝色衣裙的少女分立她身侧,缓缓轻唱。

宋鸣珂听不懂她们唱了什么,只觉声如敲玉,调如转簧,琴声悠扬,似是在歌颂大好河山的壮阔。

当曲子渐高渐歇,大伙儿意犹未尽之际,突然琴音一转,乐韵瞬即变得激昂。

数名红衣、黄衣、白衣、绿衣、蓝衣的年轻男女从宴厅不同方向飞身掠出,五色缤纷,煞是鲜明。

红衣人舞动腰肢,黄衣人表演原地快速翻滚、舞绸带等杂耍,白衣人舞剑,绿衣人以各种乐器与蔻析合奏,蓝衣人继续歌唱。

看似五花八门,实际此进彼退,刚柔并济,配合得天|衣无缝,非常有条理。

这奇特形式令在座的宾客耳目一新,当得悉为太后表演的男男女女并非普通族人,而是五族的郡主、郡王、大臣子女时,更觉此贺寿礼诚意满满。

表演结束时,五色衣裳的年轻人如变戏法似的,舞出一幅红底金字的百寿图,长约两丈,将他们团团围住。

刺绣上的寿字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字体和形态,给人以富丽堂皇、意蕴深长之感。

众人根本没看清这红绸从何而来,称赞声喝彩声不绝于耳。

木族长公主莲桢缓步而出,带着大家呈上这卷以金线绣成的百寿图,齐声祝寿:“愿太后娘娘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好好好!”太后大为开怀,“赏!重重有赏!”

莲桢长公主跪下谢恩:“谢太后隆恩,五族未敢领赏,只求太后娘娘交还一人。”

宋鸣珂绝未料到,她上午好不容易压下去的一桩事,竟被对方当众抖出来,登时脸色大变。

太后狐疑:“你们想要何人?”

“回禀太后娘娘,”莲桢徐徐抬头,“前御医官元礼,乃木族人,十一年前盗窃重要机密,逃离五族之境,还请太后娘娘交由我们五族来处理。”

“什么?居然还有这等事!”太后凤眸一凝,转头目视宋鸣珂,“陛下是否知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