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9节(1 / 2)

加入书签

最后“平绝笔”三字未道尽,霍睿言眼眶发红,而宁王身侧的秦澍脸上变色。

殿内百官霎时间如炸开了油锅,乱作一团。

第一百三十章 ...

安王与赵太妃私通?混淆的皇家血脉……指的是宋显扬?

威严庄重的垂拱殿内,朝臣们的争议声此起彼伏。

有的认为,饶相所言,均是无稽之谈,毕竟众所周知,安王虽为赵国公的得意门生,但师生反目成仇,不睦多年,甚至在赵国公落马时,安王为表公正,全程置身事外。

但也有人认为,饶相与饶蔓如父女情深,绝不会无缘无故以女儿的死来制造谎言,外加饶相与宋显扬为翁婿,诬蔑自己的女婿为亲王私生子,对于饶氏家族而言,百害而无一益。

两拨人争论不休,忽有一名御史提出疑问:“敢问饶相爷,此等告密信,缘何落在北海郡王手上?听信中的语气,不似写给北海郡王,更像是提醒收信人,要将此机密公诸于世?”

饶相尚未答话,霍睿言拱手行出,回身对众臣道:“诸位,此信中提及的收信人‘二爷’,实则是……在下。”

他突然将此事揽上身,引来大伙儿一阵议论。

霍睿言眼眸含雾,黯然道:“永熙四年春,在下江湖朋友孙一平,曾于西山村落隐居,后忽而托人辗转给在下捎来一封奇怪的信,从此消失无踪。”

他隐瞒了孙一平是自己派去打听的真相,以“隐居”轻描淡写略过,边说边取出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言兄”,角落署有一“平”字,右上方涂抹一带缺口的圈。

“这封信的内容如下——”他展开信纸,低醇嗓音混着内力,字字句句穿透大殿,“蔡兄,别后数月,特来信告知,合浦珠在京销路好,利润大,请为我多定十斛。令兄所提要求无妨,我七月南下,钱银必定交割清楚,一万个放心。日来事冗,恕不多叙。管老三字。”

余人听完,对应两份信的内容,且饶相提到,宋显扬在收到信的当夜,即刻杀了一对姓蔡的兄弟灭口,料想两封信不知何故被人调换了。

霍睿言简略解释,他平白无故接到风马牛不相及的信后,一度去寻过孙一平的下落,得悉对方被武功高强者打成重伤,在写信后没多久便离开人世,而信被当地村落的稚子窃取了,还回时不慎装错了信封。

“在下的好友,极可能无意中瞧见了不该看的,才被人灭口。至于他看到的是何事,想必就是北海郡王妃摘录的信息。”

霍睿言强行忍住悲痛,只因隔了两年之久,他终于得知孙一平不顾性命传达的重要消息是什么,遗憾友人已化为黄土。

幸好,为时未晚。

这封信将是扳倒安王的一大佐证。

安王寒着脸听完霍睿言的表述,眉峰凛冽之色愈发明显。

“可笑!饶相爷,霍侯爷凭这样似是而非、死无对证的两封信,就想污蔑我和太妃有染?你们对得起先帝的信任和栽培吗?对得起众位同僚的拥护和爱戴吗?”

的确,光凭两封来源可疑的书信,却无任何人证,只能引起舆论和猜忌,未能一口咬死安王与赵太妃有苟且之事。

但霍睿言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他态度磊落,昂首应对:“王爷所言极是,因此下官请来了几位重要人证。”

宁王勉强从错综复杂的现实中回过神来,见安王脸色阴寒,他心生看热闹不嫌事大之意:“宣。”

百官面面相觑,纷纷往边上退开,让出一条道,转望时震惊发现,白玉台阶信步上来数人。

为首一少年身穿绯色团龙袍,俊秀眉目英气与柔仁兼备,正是当今天子宋显琛。

其身侧一容姿脱俗的少女,头戴游凤花钗冠,妆容精美绝伦,朱色朝服绣满金丝银线,雍容典雅,华贵非凡,竟是久未露面的熙明长公主宋鸣珂。

跟随在后的两名高阶内侍官,分别为刘盛与余桐;此外还有一名衣着打扮普通的村妇,和一名魁梧的中年男子。

众人未料来者居然包含了天家兄妹,错愕之际,满场跪拜行礼。

宁王慌忙上前,亲自搀扶宋显琛坐上龙椅。

哪怕三品以上的官员皆知,过去六年来,皇位上的少年并非宋显琛,但一日未有任何废除或让位的旨意,他依然是先帝钦定的皇帝。

“众卿平身。”宋显琛时至今日,眉宇间犹有淡淡的怯意。

安王随众臣起身,打量那名中年村妇和男子,颠唇畔勾出不屑浅笑:“霍侯爷,敢问哪一位是你所说的重要证人?”

“都是。”霍睿言扬眉。

“哦?他们能证明什么?证明书信的真伪?”

宋鸣珂明眸划过一丝冷冽,清音徐徐:“证明安王叔与赵太妃,早在康佑元年的奔龙山行宫内,为不轨之行,其后还妄图杀人灭口!”

安王蹙眉盯着那一男一女,似隐约记起了某事,顿时瞠目。

宁王发问:“说说看,你们是何人?”

“回殿下,奴婢唤名樱鹭,二十三年前曾在延福宫当差,是赵太妃昔年的贴身宫人。”村妇不卑不亢答道。

另一名中年男子则中气十足:“草民姓袁,名一昉,曾担任延福宫的侍卫统领,于康佑四年离职。”

此二人皆为赵太妃的旧属。

中年的宫女倒也罢了,但这袁一昉年轻时没少四处走动,是以少数老臣对他尚有点印象。

当下,他们缓缓道出不为人知的隐情。

“……奴婢为太妃的陪嫁丫鬟之一,和如今仍在太妃身边伺候的樱鸾,是从小到大结伴的姐妹,也得知安王早在太妃未嫁时已有来往。

“康佑元年,先帝在奔龙山举行祈福仪式,太妃与安王二人旧情复燃,于偏僻的湖边小亭边……做下大逆不道之行,导致珠胎暗结。事后,赵氏命奴婢伪造染血的月事带,篡改月事记录,以达到隐藏有孕的目的。

“因樱鸾决意终身不嫁,而奴婢则想着等年龄一到便出宫嫁人,赵太妃担心奴婢离宫后泄密,暗中派遣当时的袁统领,以宫人大不敬为由,加害于奴婢……”

袁一昉肯定了她的说辞,坦诚昔时对樱鹭有好感,虽奉命杀她,却心有不忍,遂将她重手打晕、丢出皇宫。他对此心怀愧疚,数年后辞去官职,归隐田居。

此番,在宋鸣珂的授意、霍睿言的协助下,刘盛暗地里寻找二十三年前可能存在的漏洞,竟然还真让他找到了参与旧事的关键人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