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2 / 2)
她看向左边墙上那盏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烛台, 伸手拧了一下没拧, 又重新用了点力才拧开。然后墙上的木砖果然往左边挪开, 露出里面一个小小的暗格, 里面放了一个巴掌大的匣子。
青槿心想这人可真是心大, 万一要是哪个丫鬟或下人不小心将这烛台拧开了, 这暗格就漏出来。
她将匣子拿出来,再将烛台拧回去。匣子上没有上锁,青槿也没打开来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她拿着出来后递给孟季廷,孟季廷放下笔后将匣子接过来,将匣子打开,露出了里面一个铜制的虎形物样。
孟季廷见青槿看着这东西有些吃惊,像是猜到了是什么东西又不敢确定,于是确定她的猜测:“这是兵符,凭此印信,可以直接调动雍州的神武军。”
青槿仍是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孟季廷,不知是对这兵符吃惊还是对他将这么重要的东西放在她的寝卧里吃惊。
“这东西,我本是要留给雍儿的。”
青槿却已经有些猜测到了孟季廷要做什么,问道:“爷要用这块兵符去救常家人的命?”
孟季廷摸了摸她的脸,问她:“你怪不怪我?”
青槿摇了摇头:“爷既然做了这样的决定,想必爷必定是深思熟虑过的,也是对孟家最好的。”
孟季廷将兵符放回匣子里,对青槿解释道:“陛下毕竟是陛下,天下之主。他忌惮我,现在或许还能忍,但总有忍不了的一日。我将兵符交回去,消减他对我和孟家的猜忌,也缓和我们君臣之间的关系。我们如今退一步,是为了以后的更进一步。”
青槿笑道:“爷就不怕这兵符交出去,以后就回不来了?”
孟季廷抬了抬眸:“不会,西境除了孟家无人能守,这些年西梁吞并了周边的诸多部族,国力不断壮大,只要陛下还要用到孟家,这枚兵符迟早都是要回到孟家手中。”,他在这件事上自信到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自负的地步。
他话虽然是这样说,但兵符交出去,哪怕只是暂时的,他也未必不心痛。
青槿看着孟季廷握紧兵符的手,将手覆到他手上去,没有再说话。
又过了十几日,常戚一案,历经大理寺、刑部审讯,经中书省和枢密院上奏,最终要由皇帝决定是否执行斩立决。
下朝之后,皇帝将孟季廷留了下来。
在勤政殿里,皇帝转着手里的两颗佛珠,对孟季廷笑着道:“常戚的案子,中书省与枢密院已经呈报给朕,他们给常戚定的是斩立决。朕听闻爱卿与常家是姻亲,你说朕应不应当核准的好?”
“常戚触犯刑律,按律确应当斩。”
皇帝有些失望,语气变得淡淡:“是吗,孟爱卿果然大公无私。”
接着却又看到孟季廷撩起裙摆跪了下来,对皇帝拱手道:“臣不敢当陛下这声大公无私,臣母亲昔年欠常家一份人情,不得不还,臣恳请陛下饶恕常戚死罪。”
皇帝看着跪在地上的孟季廷,脸上重新缓缓的露出了微笑。
一个有情有义有软肋的将领,总是比一个六亲不认的将领要好得多,有软肋就表明至少有能控制得住他的办法。
皇帝作出一脸为难的模样:“朕该如何饶恕?常戚犯的是死罪,便是朕想给卿这个面子,朝臣那里朕也无法交代。”
孟季廷从手上,缓缓的递出了匣子。
皇帝看着眼前这个他不得不用,又深感忌惮的臣子,这么多年,他终于做了一件让他觉得满意的事情。
他伸手将孟季廷扶了起来,温声道:“武宁快快请起吧,你辅佐朕登基有功,你的面子朕还能不给吗。”
而后过了不到五日,常戚的判决终于下来。
皇帝顶着言官的谏言,以常戚亦是受小人蒙蔽为由,改判常戚徒十年,罚没常家家产。
事情完结之后,杨氏听到这个结果沉默许久。
孟季廷对杨氏道:“今日儿子替母亲偿还了这份人情债,以后母亲再不欠他们常家的,您也不必再对常家内疚自责。”
杨氏扶着儿子的肩膀,叹了口气,歉疚道:“是娘拖你后腿了。”
“娘别说这样的话,儿子原本也想寻个机会减轻陛下对我的忌惮,借此机会倒也恰好。何况没有兵符,但咱们家在雍州的势力还在。”
雍州能带兵打仗的将领,哪一个不是他们孟家提拔起来的,哪一个又不是出自他们孟家门下。皇帝想一朝拔除他的势力,除非他冒着西境守不住的风险,将雍州的将领全换了。
孟季廷从归鹤院回到东跨院的时候,孟毓心正坐在门槛上生气不肯起来,脸上气鼓鼓的,跟里面的青槿念叨:“娘娘偏心,我再也不理娘娘了……”
青槿坐在里面笑着问她:“我怎么偏心了。”
“你给哥哥吃炸鹌鹑,不给我吃。”
“你咳嗽了呀,我也说了等你好了,我让人做给你吃。”
“反正你偏心。”
说完一扭头,小发包上的两颗铃铛随着她的动作铛铛作响。
孟季廷心中原本满腔的郁气,在看到心爱的女人和女儿时也一扫而光,走过去抱起女儿,问道:“心儿怎么了,和娘娘生气呢?”
孟毓心开始告状:“娘娘偏心,我要吃炸鹌鹑,她给哥哥吃,不给我吃。”
“这样啊,那我们罚娘娘也不许吃炸鹌鹑好不好?”
孟毓心点了点头,同时表示还要加重惩罚:“也不许吃甜糕。”
“嗯,都不许娘娘吃,等心儿可以吃炸鹌鹑的时候,才许娘娘吃。”
孟毓心这才满意起来。
等孟季廷抱着孟毓心在她身侧坐下,青槿将药端起递给孟季廷:“你顺便哄哄你闺女喝药吧。”
孟毓心一看到药,就皱起了眉头,将脑袋都埋到父亲的胸口去,喊着:“我不要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