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节(2 / 2)

加入书签

孟承雍道:“这弓是你爹爹赏我的,我又把它送回给你,那样多奇怪,而且你平时也不喜欢射箭。这样吧,你要是真的喜欢,我下次让我爹爹做一把送给你。”

四皇子这才没有跟他计较,又问他道:“舅舅还会做弓箭啊?”

孟承雍脸上十分骄傲,道:“会啊,他会的东西可多了,我的弓就是他亲手做的。不过我爹爹说了,一把好弓做起来很耗费时间的,你得要多等些时候才能有。”

“没事,我等着。”

从宫里回来之后,孟承晖很是珍惜的将那把牛角弓挂在自己的书房里,又吩咐旁边伺候的人:“你们不许随便碰我的弓,别把它弄坏了。”

胡玉璋见了,笑着问他道:“这弓是哪里来的?”

孟承晖高兴的对她道:“这是雍儿在宫里射箭赢了,陛下赏赐给他的,他送给了我。”

胡玉璋听完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胡玉璋接着又问起了一些他在宫里的事情,知道他读书读得很好,连教导的大儒都夸他,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在文华堂里,除了四殿下之外,没人能比得上我。”孟承晖很骄傲自己在读书上的成绩。

胡玉璋握了握他的手臂,笑着对他道:“那你更应该努力读书才是,才不会辜负老师们对你的期望。”

孟承晖点了点头,接着又道:“其实雍儿也很聪明的,他就是有些懒,不肯好好学习,也不好好完成老师们交代的课业,总是拿我的改一改就应付了事。他不喜欢读书,唯一喜欢研究的只有兵书,但里面有好多生僻字他又还看不懂,他喜欢骑射、剑术、蹴鞠这些。”

孟承晖心里想着,他以后要督促弟弟好好学习才行,先生们说,要多学多思才能融会贯通,像他这样懒惰,他以后看兵书也只能懂一点皮毛,不能深刻的领略其中的道理。

胡玉璋以为他是觉得自己不如弟弟,脸上严肃的对他道:“晖儿,你切不可妄自菲薄,你很好,并不比别人或你的弟弟们差。你很聪明,只要加上勤奋和努力,你一定会比现在更好的。”

孟承晖先是愣了一下,过了一会,本是想要解释,但看着母亲严肃的脸,于是才又对母亲点了点头。

胡玉璋有些欣慰的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又接着道:“你和雍儿相处融洽,这很好。你是哥哥,你应当照顾他。不过,平时你们相处的时候,你也要有自己的主张。雍儿有些淘气,行事不按常理,你不能跟随他一起乱来。你应该做个好榜样,努力让弟弟们信服你,崇敬你,跟着你一起向好。”

孟承晖想说雍儿很好,他虽然有时候看着做事不顾后果,但其实每件事他都是想过心里有数后才做的,但看着母亲脸上的表情,想了想还是没有说。

第一百五十章

“四皇子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世了。”

转眼又是新的一年, 除夕之后,正月里依旧是宫里的朝贺。孟季廷和杨氏、胡玉璋天天都是一大早进宫,到了下午才回来。

孟季廷回来, 换下身上的朝服, 就让人给他端吃的。青槿看着他就着锅子里的热菜连吃了两碗饭, 虽然吃饭的姿势因教养看起来仍显得优雅,但吃饭夹菜的速度却明显快了许多,仿佛是饿坏了。

青槿看着他, 忍不住问道:“怎么,爷在宫里没有吃饱吗?”

两碗饭下去,孟季廷终于觉得肚子不再空空的了,放下碗,接过丫鬟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擦嘴, 才道:“宫里能有什么吃的, 这种大宴,菜肴都是隔天就做好,到了第二天放锅里热一热就端上来。天气寒冷, 大殿里虽然烧了碳,但也暖不了多少, 没一会菜就冷了, 上面浮着一层白色的油花,哪里下得了筷子。今天在大殿上, 也就喝了一肚子的冷酒。”

青槿听完不由笑了起来, 道:“人都说能参加朝贺是荣耀、是体面, 我看要承受这份荣耀和体面也不容易, 还不如我和雍儿、心儿几个留在府里舒坦。”

孟毓心听到青槿说她的名字, 以为她在叫她, 连忙回过头去,见母亲和父亲只是在说话,于是将脑袋又转了回来,拿了一片柠檬喂给孟承业吃。孟承业一开始还以为姐姐手里的是什么好吃的东西,高兴得屁股一蹲一蹲的,伸手要去抓,结果柠檬刚进了他嘴里,他就连忙吐了出来,酸得整张脸皱起来,脸上的肉叠得一层一层的。

孟毓心哈哈大笑起来,轻轻的拍着他的脑袋道:“我都告诉你了不好吃,你非要吃。”

孟承业控诉的看了姐姐一眼,一副“这是个坏姐姐”的表情,然后转身爬走了,爬去了青槿身边伸着手要抱。

青槿将他抱在膝盖上,他又看着父亲跟前食案上的菜肴,伸着手“啊啊”的表示想吃。

孟季廷见了问青槿道:“喂他吃过了吗?”

青槿道:“他已经吃过了的,爷不用管他,他现在就是看别人吃什么,他都想尝一口。”,说着拿了一块青槿让人做出来给他磨牙的饼干放到他的手里。

宫里的朝贺结束之后,胡玉璋带着孟承晖回了一趟娘家。

孟季廷脸上有些不高兴,让人提醒正院,她自己要回去便罢了,孩子就别带着回去了。且孟承晖明显也并不那么喜欢去延平郡王府这个外家,每次回来脸上都闷闷不乐的。

胡玉璋根本不理会他,依旧带着孩子回去了,将孟季廷气了个倒仰,等她一回来就让人跟她说:“晖儿如今大了,再经常住在内院不合适,以后让他住在外院吧,他若在府里,隔两三日进来给长辈们请个安就行了。”

既然孟承晖要搬去外院,孟季廷不好厚此薄彼,只能让孟承雍也搬去外院,然后他把杨氏给气着了。本来两个孩子如今呆在宫里的时间多,回府的时间少,回来还不让孟承雍住在归鹤院,杨氏简直想和他拼命。

孟季廷去了一趟归鹤院,结果额头是带着伤回来了,一看就是被茶盏、砚台或其他什么东西给砸的。

青槿一边给他处理伤口一边幸灾乐祸得很,倒是孟承业心疼父亲,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拉着父亲的袖子,一定要父亲躺下来让他给他吹吹。

青槿给他处理完伤口后,脸上仍带着笑,对他道:“我也想带着心儿、业儿回一趟庄家,爷应该会同意的吧?”

年前张银珠又生下一子,是青松的第二个孩子,取名庄慎。洗三的时候因为孟承业刚小病了一场,她因为照顾孟承业怕自己身上带着病气过给娇弱的孩子,所以没有去,只让人送了礼物去。现在正好是张银珠出月子的时候,青槿也想带着孩子去看看嫂子和侄儿。

孟季廷道:“你想去就去,我何时拦过你去庄家。”,遂即叫了人进来,吩咐他们准备让她带去庄家的礼物。

于是青槿第二日,便带着他准备的满车礼物,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回了一趟庄家。

出了正月十五之后,孟承晖和孟承雍兄弟重新回宫里上学,只每旬有一日休沐的时候可以回府。

但大约兄弟两一起进宫,两人之间少了府里正院和东跨院之间紧张的气氛的影响,近来孟承晖和孟承雍的感情越来越好,同进同出。孟季廷心里高兴,看着他们不住的点头。

青槿因为还有孟毓心、孟承业两个孩子让她忙碌着,觉得日子不知不觉一下子就溜过去了,还没反应过来就到了二月。

这日孟季廷上朝回来,刚走进东跨院的门,就看到屋子里摆了张小矮几,上面放着一盆糯米,旁边的篮子放着箬叶、草绳,几碟子花生米、红枣之类的,青槿、孟毓心、墨玉几人围着小几坐在杌子上,正在裹粽子。

连刚学会站立的孟承业都扶着桌子,伸手去抓盆子里的米,抓一把扔进青槿手里的箬叶里面去,然后抬头看着青槿一脸求夸奖的表情,等青槿笑着对他说一句“业儿好聪明”,他就会高兴起来,又去抓盆子里的米,再扔。

桌子上和地上到处都他抓出来散落的米粒。

孟季廷看着她们很是不解的问道:“离端午节还有好几个月,怎么这时候裹粽子?”

青槿笑着道:“没办法,你闺女吵着要玩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